胡令遠表示,近年先是東海、台海、南海,後來又擴大到太平洋、印度洋,從以菲律賓仲裁案為代表拉攏東南亞相關國家,到建構美日印澳四國安全機制,再到與北約相勾連,日本都在努力打造由“點”“面”“線”構成的網絡。“點”即近海的釣魚島;“面”即東海、台海、南海至印太戰略涉及地區。而“線”則基本上內含或外延於上述地區的所謂日本的海上運輸生命線。通過這樣一個也正好與拜登的同盟戰略相吻合的地緣政治網絡,在日本國家整體戰略上,冀以借助最大限度的外部力量來制衡中國;與此相表裡,通過這些舉措平衡中國的海上力量,以確保日本的海洋安全和國家安全。
“與此同時,日本深知除了借助以日美同盟為基礎的外部力量之外,增強自身的軍事能量更是實現國家戰略特別是海洋安全戰略的基礎保障。由此,近年日本軍費連年增長,而且注重發展進攻性武器平台。特別是2014年以政府釋憲方式解禁集體自衛權,並由國會一攬子通過新安保法案之後,強調先發制人,強化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部署1000枚遠程導彈,甚至購買和部署海基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等,在日本逐漸由安全理念的變化成為政策實踐的趨勢。”
胡令遠說,中國一直希望和期待日本能夠客觀、理性認知中國的崛起。日本在國家安全特別是海洋安全方面的對華戰略疑慮,實際上是陷入了認知誤區的杞人之憂。中國的崛起包括建設海洋強國,是自身發展的自然邏輯,並無以此制約日本、威脅日本安全的主觀意圖和實際行為。包括中國近年在釣魚島、台海和南海的舉措,皆為最低限度的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合法行動,僅此而已。
“至於未來日本在海洋方面是不是會挑起更多事端,我認為大概率會發生。”胡令遠說,近年來日本各種動作不斷,今後也會強化,重點應該是圍繞台海一旦有事情況下,日本與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及夥伴國家共同應對機制的強化與細化。而這也離不開印太戰略的進一步推進,重點是借助美日印澳四國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印度、北約的關係,以期真正形成對中國的全球性圍堵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