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1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
http://www.crntt.hk   2022-11-06 00:14:25
 
  中國教育電視台記者:當前國內疫情多點頻發,我們同時關注到有的學生在網絡上反映學校因為疫情“封校”,請問如何指導高等學校科學精準防控疫情,最大限度保障師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培俊:感謝記者和同學們關心校園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工作。今年秋季學期以來,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疫情防控總方針和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因時因勢動態調整優化高校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目前,高校疫情總體平穩可控,校園環境總體安全有序。11月3日,教育部剛剛再次召開全國教育系統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議,明確當前科學精準防控校園疫情的總體要求:既要防止防控不力、放鬆懈怠,導致校園疫情輸入;更要防止防疫過度、“層層加碼”,影響師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在全面科學精準防控基礎上,重點在五個方面調整優化校園疫情防控措施:第一,科學實施常態防控。不增不減落實第九版國家疫情防控方案和高校第六版新冠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嚴防疫情輸入校園,嚴防校園疫情擴散,切實維護師生健康安全,不斷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化、精準化、人性化水平,校園管理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第二,動態調整教育教學。精準安排教育教學工作,動態合理做好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動態有序轉換。在沒有疫情時,盡可能保障線下教學;在出現疫情確需線上教學時,要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降低疫情對教育教學正常秩序的影響。第三,不斷優化校園服務。統籌落實疫情防控和校園服務保障。切實保證校園生活物資、防疫物資和教學物資的供應;重點提高餐飲服務質量和規範校園商品價格,全面優化教學、科研、鍛煉、住宿、就醫、快遞等各項校園管理服務,營造良好舒心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第四,及時回應學生關切。暢通師生訴求反映通道,健全問題解決反饋機制。鼓勵學校“接訴即辦”,高度重視、及時回應和妥善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引導師生樹牢偉大抗疫精神,理解、配合和支持學校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第五,系統提升應急能力。堅持預防為主,落實四早要求,學校不斷完善校園突發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和強化應急保障機制建設,提高學校疫情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堅持聯防聯控,落實四方責任,學校繼續爭取屬地有關部門在物資、政策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先保障和傾斜支持,一旦發生校園疫情,學校在屬地有關部門支持下,以快制快控制疫情,精準研判、快封快解,有序轉入校園常態防控狀態,恢復正常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秋冬季節流感高發,請問該如何區分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遇到發熱等情況該怎麼辦?謝謝。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新冠病毒感染、感冒和流感都屬於呼吸道的病毒性疾病,但是它們還是有很多區別,有共性的,也有差別。首先,病原上來看。普通感冒是由定植的一些病毒,如鼻病毒;流感是流感病毒導致的;新冠是新冠病毒。第二,從傳染性來看。感冒是沒有傳染性的,當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在上呼吸道定植的一些病毒復制以後導致症狀。流感和新冠都具有傳染性,新冠的傳染性明顯高於流感。第三,從感染部位來看,普通感冒一般在上呼吸道,一般不會導致肺炎,流感大部分也在上呼吸道,極個別的、老年人有基礎病的,可能會累及到肺臟。但新冠可導致肺炎,新冠病毒感染以後可以誘發一系列基礎病的加重,這是新冠的一個很重要特點,所以我們不能忽視。第四,從發生季節來看。感冒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因為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出現局部的病毒繁殖導致症狀,流感主要是秋冬季為主,新冠病毒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是秋冬季將是高發季節,因為戶內活動多了,空氣不流通。再有,從臨床表現上看,感冒比較輕,一般有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狀,流鼻涕、鼻塞,個別的會有一些低熱,很少有高熱的。而流感常常是有全身的症狀,頭疼、發熱、咽喉痛、肌肉關節酸痛等等。新冠病毒感染後可出現發熱、肌肉關節酸痛、咳嗽、嗅覺、味覺下降等,還可能誘發基礎病的加重,尤其是老年人。第五,治療方面,普通感冒不治療,本身自限,一般1-3天就好了,抵抗力好的時候就過去了,我們常常囑咐病人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流感是有特效藥,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減少進一步並發症的發生。新冠目前也有抗病毒藥,所以對新冠治療更要積極,尤其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更要早期進行干預避免病情惡化,包括抗病毒治療、氧療、中藥等綜合治療。總之,新冠疫情之下,這三種疾病有類似的地方,但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強調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一定到醫院看病,甄別排查是新冠還是流感,是流感的話針對性治療,是新冠不單純是抗病毒治療早期干預的問題,還要隔離,避免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同時我們也要密切監測病情變化,防止發展為重症,包括基礎病加重的風險。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