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指出,要“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這為發展精神文明指明了道路。不必向外索取,中華文化的寶庫中就有取之不竭的精神資源,低谷時從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詞句中獲得豁達、淡然的力量;為人處世不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四季變換中體會“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感。
筆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依靠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中國人,而人的思想狀態決定了工作、生活的狀態,也決定了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在過去40多年中,中國人為飯碗努力打拼,實現了全面脫貧,人均GDP已經超過8萬元人民幣。黨中央適時提出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正是順應時代要求。相信重視精神文明的中國式現代化,可以讓中國人生活更加幸福、相處更加和諧,實現報告中所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