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日民意基礎如何提振?胡繼平答中評
http://www.crntt.hk   2022-06-25 00:21:56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記者 郭至君)近年來,中日兩國民眾對彼此的好感度持續走低,彼此的民意基礎也一向很薄弱,在兩國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之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對中評社記者分析稱,造成這種局面的首要原因是媒體和輿論宣傳。

  胡繼平表示,由日本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中日共同輿論調查已經連續做了17年,有一定權威性。我們看輿論調查的結果就會發現,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持“不好印象”的比例,日本民眾要遠遠高於中國民眾。而且值得關注的是,中方對日本印象不好的比例會隨著兩國關係好壞而出現波動,但日方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比例幾乎是只升不降,近10年一直在84%以上高位徘徊,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調查資料清楚表明,雙方民眾對中日關係有關信息的獲取主要來自媒體。日本很多人認為本國媒體對中日關係的報導是不客觀的,認為“客觀公正”的祗有10.7%。同時,日本人認為本國媒體對改善兩國關係有貢獻的祗有19.6%,甚至12.5%的人認為起的是反作用。胡繼平認為,客觀來說,中國的媒體在中日關係方面起到正面作用比較多,但日本媒體發揮的負面作用不小。

  胡繼平說,這其中部分原因來自日本媒體的商業化屬性。媒體需要用賣點、新聞熱點吸引眼球,所以日本媒體常常喜歡報導中國負面的部分,因為更容易受人關注。當然其背後是讀者也就是日本民眾的心理偏好。日本過去近百年是俯視中國的,但隨著中國的發展,日本民眾心理越來越不平衡,很多人更希望看到、聽到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從而達到一種自我心理安慰,媒體有失平衡的報導正是對讀者這種心理的迎合。關於這點,日本專家也有過解讀。另外,近年來中國旅行的日本人越來越少,疫情發生後更少,民眾獲取關於中國、中日關係的信息只能更多依靠媒體報導和政治家言論。當然除了商業化的原因外,政治對報導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日本官方也明白媒體報導的失真,但總是稱日本新聞報導自由、政府無法干預。但我認為政治對媒體的影響實際是存在的,媒體報導真實的中國往往會受到壓力。特別是近年來日本的言論空間明顯變小,這種傾向更為明顯。

  胡繼平指出,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做很多努力。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進一步改進中國對外宣傳報導的方式、方法,加強公共外交,比如增加和外國青少年、學生、各類團體、地方政府的交流,讓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更多外國人瞭解真實的中國。說到底,在媒體負面影響的大背景下,祗有增加人的交流,長年累月堅持做,才會有效果。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