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海涵)近年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概念越來越為大家熟知,其運用效果如何?在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發展護士隊伍 優化護理服務”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彭斌從不同角度就此予以介紹。
邢若齊表示,近年來,國家衛健委通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試點工作,將專業的護理服務從機構延伸至社區和居家,有效增加了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群眾的上門護理服務供給。目前全國各省份均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更加完善,護士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共計3000餘個醫療機構提供7類60餘項群眾常用急需的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服務項目,使行動不便的群眾有機會享有護士上門提供的便捷護理服務。同時,也降低了群眾再入院率和就醫成本,減輕了家庭負擔。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覆蓋面,增加服務項目,加大護士培訓力度,積極防控安全風險,健全完善監督機制。同時,也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在“互聯網+護理服務”中的優勢作用,就近解決群眾上門醫療護理問題,提高護理服務供給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祝益民在會上介紹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湖南經驗。他表示,湖南省積極推動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將其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病床、延續性護理等有機結合,實現了從醫院到基層、到社區、到家庭的有效銜接。目前,全省14個市州269家醫療機構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已從綜合醫院逐步覆蓋到專科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1萬多名護士參加了互聯網護理服務,有效滿足了居家患者多樣化護理需求和人文關懷。主要做法有:
一是上下聯動。通過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等形式,整合區域護理資源,完善分工協作機制,三級醫院提供指導和幫扶,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為主體,其他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分層分類有效推進。
二是有效監管。將“互聯網+護理服務”納入全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台,加強技術規範、耗材使用、滿意度測評、醫療廢棄物處理、不良事件上報等數據分析和改進,保障醫療安全和護患雙方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