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海拔1800多米,年均降水量僅300毫米,甘肅省定西市魯家溝鎮將台村的1100畝山旱梯田,去年馬鈴薯畝產卻高達2700公斤。“這些旱田都實現了自壓滴灌水肥一體化,水肥減半,產量卻能翻番。”當地農技中心負責人介紹,水肥一體化滴灌一畝地相比以前的漫灌方式節水40%以上。
甘肅絕大部分地區處在寒旱區。近年來,甘肅著力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通過設施化、機械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挖掘高寒幹旱氣候條件下農業發展潛力,形成了黃土高原區旱作高效農業、河西走廊戈壁節水生態農業、黃河上游特色種養業和隴東南山地特色農業,設施蔬菜、優質蘋果、優質馬鈴薯等特色產業漸成規模。
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祁連山下,張掖市百萬畝制種玉米正值生長關鍵期。玉米去雄機往返田間,保籽粒發育;無人機盤旋地頭,防病蟲農害。以科技賦能玉米種業,複式精量播種機等新機具、北鬥導航直綫輔助駕駛系統等新技術在甘肅不斷推廣。甘肅建成千萬畝國家級旱作農業示範區,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為關鍵的旱作農業技術1500萬畝、以膜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技術1000萬畝,馬鈴薯、玉米等畝產分別提高了約500公斤和100多公斤,糧食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甘肅也由糧食產銷平衡省轉變為淨調出省。同時,甘肅建成了全國重要的雜交玉米制種和馬鈴薯良繁基地,提供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種,每年外調馬鈴薯原原種超過6億粒。
通過培養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挖掘發展潛力。靈台縣果業辦公室主任張建鋒介紹,過去當地種植的蘋果掛果周期長,引進矮化密植技術後,3年即可進入盛果期。為了讓農民盡快掌握新技術,縣裡專門邀請專家定期傳授技術、答疑解惑。截至目前,靈台縣果園面積達22萬多畝,商品率達85%。2021年,甘肅省開展萬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萬名特色優勢產業生產人員和萬名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培訓,共培養3.02萬人,今年將再培養3.12萬名新型農民。
發展寒旱農業,為農民打開增收新渠道。目前,河西走廊已發展36萬畝戈壁設施蔬菜,相當於新增150萬畝一般耕地的產能。民勤縣地處巴丹吉林和騰格裡兩大沙漠之間,過去種啥啥不行。如今,走進蔡旗鎮高廟村日光溫室示範園,茄子油亮,辣椒青翠。村民周永振經營的溫室辣椒,今年1月上市後已采摘銷售8000多公斤。“這半年下來淨賺3萬多元。”甘肅省目前已發展高原夏菜和設施蔬菜近1000萬畝,今年上半年全產業鏈產值510億元。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梁仲科介紹,力爭到明年,農民通過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獲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7731元增加到1萬元以上。<nextpage>
河西走廊制種玉米靜待豐收,隴中旱地馬鈴薯長勢喜人,甘南草原牦牛成群,隴南山區橄欖葱蘢……截至目前,甘肅已創建7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4個國家級農業產業集群,寒旱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產值較2017年增長45%,2021年全省農業增加值增長10.1%,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
“‘十四五’時期,甘肅還將打造10個百億元級農業產業大縣,加快形成2個千億元級和6個500億元級農業產業。”梁仲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