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如何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金融力量無疑是重要一環。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強化普惠金融服務。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堵點”,且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科創企業,尤其是初創期科創企業首先需要的是股權融資,但相應的資本市場體系仍不完善;第二,融資渠道較多依靠銀行業信貸產品,但科創企業的自身特點與銀行信貸准入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第三,銀行業著力推進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評估難、變現難、風險控制難等一系列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發展經驗看,金融支持科創企業,投行應走在商行之前,也就是說,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資金應主要來自內源資金、股東投入、外部風險投資機構等,待企業進入成長期、成熟期後,再由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介入。
“這符合收益覆蓋成本加風險的基本邏輯。”某城市商業銀行公司金融部負責人表示,風投機構通過股權投資一家初創企業,風險雖大,但如果企業成長起來,其後期能獲得的股權收益也是巨大的;但銀行信貸資金屬於債權,一旦企業倒掉,銀行將產生壞賬,如果企業成長起來,銀行獲得的也僅是利息收益,這造成了風險收益的不匹配。
針對以上問題,監管層正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體系,特別是暢通科創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促進其生命周期融資鏈的無縫銜接。
其中,將持續推進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制度創新,推動創業板支持更多的優質初創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