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但預計這個占比將開始下降,原因是中國所占比重快速上升。
與疫情暴發前的預測相比,今年全球GDP已減少6萬億美元。盡管未來經濟將恢複,但到2035年,世界經濟規模仍難以達到此前的預期。
疫情對經濟的其他影響包括,“快速推進”現有的數字化和遠程辦公趨勢,以及向“更綠色、更基於技術的世界”轉變。
另據路透社12月26日報道,據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預測,直至本世紀20年代末期,日本仍將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此後日本可能被印度取代,而德國的排名將從第四降至第五。
該中心發布的報告稱,英國到2024年將下滑至第六位。
報告稱,在2020年全球十大經濟體的經濟產出中,歐洲占19%,但到2035年,這一占比將降至12%或更低。
此外,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26日報道,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副主席麥克威廉姆斯說,除中國之外,其他亞洲經濟體的排名也在上升。對於在疫情期間表現相對糟糕的西方決策者來說,一個教訓是他們需要更多地關注亞洲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僅僅是關注彼此。
該中心的報告說,一段時期以來,全球變暖的衝擊來得更快。因此,環境問題將在今後15年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報告認為,隨著更多國家制訂計劃,在未來幾十年走向碳中和,世界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將走低,油價將下跌。該機構說,到2035年,每桶原油的價格將降至30美元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