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http://www.crntt.hk   2020-12-18 08:46:27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因此,“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需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一)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市場學會理事、中國財政學會民族專業委員會理事梁積江文章表示,科技是國之利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最終取決於科技創新。“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科技創新可以改變資源的組合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放大生產要素的效用;可以建立起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等新優勢,提高產業、產品的競爭力;可以實現綠色發展,實現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實踐證明,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催生新的經濟形態、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之舉。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無論是暢通國內大循環,還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有利於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有利於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二)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取得了顯著成就,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一些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取得突破,部分產業走在世界前列,持續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一方面,規模巨大的市場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科技創新更加活躍,應用空間更加廣闊;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產業等,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中國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如,中國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是很強,良好科研生態還沒有完全形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能力依然不足,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激發出來,基礎研究仍然薄弱,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中國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為走出一條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還需在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上下更大功夫。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我們必須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對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開辟中國發展的新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