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
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吉林財經大學原校長宋冬林以“混改”為切入點指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的調整與變革,以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混改只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種重要形式,不是全部內容;混改只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不是唯一形式。就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邏輯講,改革不是目的,發展才是目的。就混改的內在邏輯講,混不是目的,改才是目的,不能為混而混,也不能一混就靈。具體而言,國企改革應進一步調整國有企業與市場、國有企業與政府的關係。在充分競爭領域以“管資本”為主減少政府干預,在壟斷行業進一步放開行業准入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改革目標。以制度激勵人才,以人才促進創新,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與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相銜接,在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雙提升中、在動能轉換和創新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指出,央企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央企要重視戰略研究,積極面向在線產業,重視未來產業布局。要加強科創平台建設,整合全球資源營造協同共生的創新生態體系,加快形成工程項目、應用研究和技術研究“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平台。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容錯機制,關注自我驅動型績效考核體系,加快從傳統績效考核向自我驅動型績效考核轉變。
中國一重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劉明忠就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在新發展格局中更好地發揮國企作用提出見解。他指出,國企要構建新機制,在新發展格局中厚植組織基礎;激發新活力,在新發展格局中搶占先發優勢;謀劃新戰略,在新發展格局中探索發展之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面對當前的各種機遇與挑戰,國有企業要持續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堅定不移把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確保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作為。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宜”字上下功夫,做到三宜。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在於“改”字。不僅國企要改,民企也要改。國企要向市場化治理機制改,民企要向規範化治理機制改,通過混改提升中國企業的治理水平。
國務院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指出,要把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擺在實施三年行動的突出位置。通過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穩妥推動國有企業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加大國有經濟的專業化整合力度、加大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的融合力度、優化國有經濟區域和空間分布、穩妥推進資不抵債企業破產重組、穩步推進國有資本海外布局以及加快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等主要措施,加快推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宋鑫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把握好改革的節奏,真正做到統籌推進標本兼治,要做到將深化改革與服務國家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著重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大力推進管理現代化、平台化、數字化與國際化。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指出,國有企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國有企業要在發展格局重構中贏得主動;其次,國有企業要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再次,國有企業要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上擔當重任;然後,國有企業要在開放的雙循環中搶占先機;最後,國有企業還要為國民經濟安全發展提供保障。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政發布了《中國國有經濟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持續優化,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戰脫貧攻堅和穩定經濟增長中發揮了中流砥柱和壓艙石的作用。“十四五”期間,需要進一步優化布局和結構,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劉朝陽、李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