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 近期發布的10月宏觀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延續回升態勢。如何看待今年全年的中國經濟和未來的政策取向?2021年哪些風險和挑戰值得關注?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在朱海斌看來,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會基本上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長軌道,同比增速達到5%到6%。到今年四季度後,中國經濟V型反彈基本結束。2021年中國經濟會回到疫情前的正常增長軌道,宏觀政策慢慢正常化。但在宏觀政策回歸常態時注意要有序調整,防範臨時性的失控導致金融風險溢出。
“預計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速達5%到6%”
新京報:如何看待今年全年的中國經濟和未來的政策取向?
朱海斌:從今年前10個月數據看,中國經濟從疫情衝擊中V型反彈。我們預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會基本上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長軌道,同比增速達5%到6%。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有望成為今年全球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增速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消費和服務業的明顯復甦會助推四季度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在2%左右。從今年中國經濟復甦的軌道看,中國經濟的復甦是從生產端開始,在今年二季度生產端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到三季度生產端的各項指標已經全面超過了疫情之前的增長水平。相對於生產端,消費端和服務業的恢復一直滯後,但在三季度社會零售消費同比增速首次實現年內的轉正。2020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從服務業看,10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了7.4%,增速比上個月加快了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了0.8個百分點。也是在10月,服務業增速在今年以來首次超過工業增速。
到今年四季度後,中國經濟V型反彈基本結束。2021年中國經濟會回到疫情前的正常增長軌道,宏觀政策也會慢慢正常化。從財政政策看,今年推出的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不會再有,預算的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的額度也都會往下調。我們估計,明年財政赤字也會收縮。從信貸政策看,10月新增社融1.42萬億,同比多增5493億,社融存量增速繼續升至13.7%,基本見頂。我們預計明年社融會保持一個中性的速度,增速大概在12%左右,比我們預測的名義GDP大概高2個百分點。
“在政策回歸常態時 要注意不要過度調整導致風險外溢”
新京報:2021年哪些風險和挑戰值得關注?
朱海斌: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可以從外部和內部來看。
從外部看,明年無論全球經濟過慢的復甦還是過快的復甦,都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影響。在疫苗正式推出之前,如果疫情有大的反覆,短期經濟下行壓力會繼續加大,進而影響全球需求。如果疫苗能夠被盡快推出,中國出口今年的超預期表現會早於預期回歸到正常增速。這是因為疫情在歐美等地區蔓延時,這些地方生產能力不足,訂單轉移到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加上醫療物資的出口,今年以來中國出口逆勢增長。如果疫苗能夠盡快推出,全球經濟復甦加快,尤其是其他地區的生產恢復加快的話,中國出口增速就要逐漸回歸到正常。
從地緣政治關係看,中美關係應作為一個重要的外部挑戰去關注。在特朗普執政的四年,中美關係明顯惡化,如果拜登正式當選,從大方向看,中美關係未必會有明顯的改善。拜登執政之後,美國遏制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中美科技領域逐步脫鈎的方向不會有明顯改變。甚至在人權、民主等地緣政治方面,拜登和民主黨會給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不過,拜登在處理美中關係時和特朗普會明顯不同,可能更強調多邊、政策的一致性等。這也就意味著某些領域的風險可能會降低。比如,特朗普在貿易戰中對中國加征關稅,在拜登時代,向中國加征關稅的可能性在下降。
內部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回歸常態時要把握好節奏,收緊時不要矯正過度。隨著經濟的復甦,明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會逐漸回歸正常化,穩杠杆可能會被重新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政策過度調整,會帶來“財政懸崖”的風險、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等問題。在宏觀政策回歸常態時要注意要有序調整,防範臨時性的失控導致金融風險溢出。整體而言,應該在政府控制下有序釋放風險。
來源:新京報 作者:侯潤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