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致辭(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張爽 李娜 海涵)“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24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開幕式,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在開幕式上發言,他們認為,兩岸關係發展雖歷經波折,但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沒有動搖,兩岸文化交流向前發展的勢頭不可逆轉。中華文化論壇已經進入到了第六年,今年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主辦單位依然用視訊會議的方式,邀請兩岸四地優秀的學者及專家與會。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密切兩岸同胞感情、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擴大深化兩岸文化領域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要求。兩岸關係發展雖歷經波折,但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沒有動搖,兩岸文化交流向前發展的勢頭不可逆轉,文化交流內涵日益豐富,形式不斷創新,領域漸次拓寬,水平逐步提升,為兩岸民眾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粱,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
張志軍說,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了新藍圖。《建議》明確提出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目標任務。相信隨著各項戰略規劃和重大舉措的實施,大陸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會更加興旺發達,必將為兩岸同胞共同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為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空間。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台獨”分裂行徑,繼續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一系列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推動兩岸加強交流合作,支持鼓勵更多台灣同胞和文化界人士參與到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的進程中來,為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做出新的努力。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代表黃志賢會長致辭。楊毅周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千百年來,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海峽兩岸分隔已過70年,但文化的相通、精神的紐帶從未中斷。在日本侵占台灣的50年間,廣大台灣同胞不改其志、不忘根本,頑強守護著中華文化火種,堅守著華夏兒女的風骨氣節,是台灣最終回歸祖國的強大精神動力。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和極少數“台獨”勢力處心積慮地在歷史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推行“文化台獨”,企圖割裂兩岸歷史文化連結,磨滅台灣同胞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意識。這種違背歷史和現實的錯誤歷史觀和文化觀將給台灣青少年帶來錯誤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必將帶來兩岸社會更為激烈的對立對抗,必將給台灣同胞和兩岸關係帶來災難和痛苦,也必將遭到歷史的唾棄。兩岸中國人擁有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水平在开幕辞中表示,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處於關鍵節點。我們舉辦本屆論壇,就是要為兩岸同胞交流互鑒、對話包容,加深理解、增進認同提供有效平台,為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牽線搭橋。兩岸關係越是波折、越是瀕臨險境,就越要發揮中華文化作為連接兩岸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推動兩岸在危機中尋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使兩岸關係沿著順應歷史潮流和時代大勢的方向前進。
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華文化論壇已經進入到了第六年,今年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主辦單位依然用視訊會議的方式,邀請到兩岸四地優秀的學者及專家與會。
劉兆玄說,進入21世紀,民主政治開始呈現一些混亂,甚至有些衰退的現象。很多學者感到,建構西方現代治理的一些重要基礎,比如說資本主義、個人自由主義、現實主義,正在一步一步地出現了一些缺失,即將進入一個冗長的崩解和重組的過程。
劉兆玄通過“王道永續指標”對各國進行評估,他認為,中華文化在現代人發展的需求中,仍然展現了非常優越的適用價值。我們堅信中華文化的復興和現代化,將會對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貢獻。
中華文化總會原秘書長、國民黨文傳會原主任委員楊渡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華文化論壇是兩岸文化界交流的高端平台,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兩岸學者未能線下相聚。但是,也因為疫情的因素讓我們思考更多。尤其是,在疫情中得到體現的中國人的“人道主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道是“仁”與“人”的關係,在疫情期間,這個世界只要有一個地區不好,整個世界就好不了。人與人要互相友愛、支持,而不是靠一個地方獨大就能將世界帶去更好的地方。
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台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海內外暨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應邀出席北京主會場的學者100人,台北、高雄多形式與會者共50人。
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