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構建穩定的糧食自由流通市場秩序
http://www.crntt.hk   2020-11-23 08:18:09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穀賤傷農,米貴傷民。糧食價格波動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話題。今年受疫情、災情等因素叠加影響,糧食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引發一波又一波糧食安全輿論危機。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劉慧評論文章認為,實際上,在當前糧食收儲市場化的格局下,糧食價格漲漲跌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但是,在堅持深入推進糧食市場化改革的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通過靈活的宏觀調控手段,防止糧食價格出現暴漲暴跌,真正做到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

  文章指出,糧食安全是關係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16年之前,為了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糧食產量,中國長期實施托市收購政策,實現了糧食持續增產、糧食價格持續上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糧食安全目標。但是,在國內糧食價格保持穩定的同時,國內外糧價倒掛嚴重,大量國產糧食進入糧庫,無法在市場上流通,出現“國產糧食進國庫、進口糧食進市場”的怪現象。這種靠“政策市”來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造成國家財政負擔重、糧食資源浪費大,不具有持續性。

  2016年以來,中國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新一輪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改變了以前農民生產的糧食國家“照單全收”的做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農民更好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提高了供給質量,擴大了有效供給。各地主動採取措施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糧食收購主體由以前的中儲糧“一家獨唱”向多元市場主體“大合唱”轉型,糧食逐步由“藏糧於庫”向“藏糧於市”轉型,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提高,一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形成。

  糧食企業是市場化收購的主力軍,是實現“藏糧於市”的重要載體,必須大力培育發展糧食加工企業和規模較大的糧食批發市場,充分發揮“藏糧於市”的作用,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糧食供應安全。但是,糧食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簡單地炒作糧價,以囤積居奇為手段獲取暴利,而是要樹立“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構建穩定的糧食自由流通市場秩序,依托良好的糧食生產基礎和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構建從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通過強鏈、補鏈、建鏈,補齊短板,使供需結合更加直接、更加緊密,要注重遵循市場規律,打通市場運行的堵點,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糧食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文章表示,隨著糧食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更多糧源由政府的糧庫轉移到社會主體手中,轉移到市場上。也正因此,糧食價格波動日益頻繁。保障糧食安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為了保持糧食市場平穩運行,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已經由以前的直接調控轉向以政策引導為主的間接調控,構建起與改革相適應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要不斷完善糧情監測預警系統,全面準確掌握市場行情,真正做到心中有數;用好用活庫存政策性糧食,完善儲備糧吞吐調節機制,要發揮好儲備糧的“調節器”“蓄水池”功能,靈活運用收購、銷售、輪換等方式,有效調節供求,合理引導預期,保持糧食市場穩定。不斷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支持和鼓勵產銷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形式多樣、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糧食供求平衡。要強化糧食市場監管,推進依法管糧,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防止出現壓級壓價、“打白條”等坑農害農現象,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確保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