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一場新的“彩虹大戰”正在上演,多家互聯網巨頭對共享電單車雄心勃勃。在不同城市,管理部門與運營企業的博弈形成了不同的監管策略。專家期待能吸取共享單車前期野蠻生長的教訓,投放要考慮城市的容量。
每天早上8時40分左右,李超(化名)都會出現在長沙的地鐵站,一同出現的還有一群換電運維員。每天,他都要帶著這群同事去給共享電單車更換電瓶、清理泥污,碰到擺放不到位的要及時挪走……
共享電單車在一些城市曾經一度蜂擁而至又銷聲匿跡,近期迎來“第二春”。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發布的《全國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超過200家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而在兩三年前,共享單車企業只有幾十家。目前,全國已投放共享電單車總量近500萬輛。
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歡迎共享電單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仍未明確允許進入。今年以來,還有一些城市“亮出紅牌”,清理整治已投放運行的共享電單車。無序競爭、亂停亂放等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也在提醒著共享電單車的未來:那些“老問題”解決了嗎?
借“新國標”東風,共享電單車“卷土重來”
街上的車子多了,手機上的圖標也變得密集起來。可沒人說得清楚,共享電單車的“第二春”具體是從哪天開始的。
在李超的印象中,變化大概始於2019年年中,大量共享電單車品牌密集進入長沙市場。發展到今天,長沙共有14家共享電單車品牌,其中體量大、位居頭部的有兩三家。他原本從事建材銷售工作,如今已是某共享助力車湖南城市群的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