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雙驅動”支撐“雙循環” 穩步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http://www.crntt.hk   2020-11-05 08:32:34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落腳點,推動實現創新驅動和需求驅動,以“雙驅動”支撐“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並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強調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實現目標指明了方向。

  光明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文章表示,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起好步、開好局是首要任務。以發展為基點,定期對國民經濟發展遠景進行頂層設計,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初心使命,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既面臨著國際環境深度衰退、國際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與國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兩大挑戰,同時也處於做優產業、做強實體經濟、做大國內市場與擴大創造性需求、釋放消費性需求兩大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當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高起點上,為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積極探索。

  文章提出,全面推進科技強國戰略,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重點科技力量,力爭二〇三五年步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高質量發展不能受制於人,首先要在科技上實現自立自強,在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2019年,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位居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6倍以上,占GDP比重達2.19%,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5%,和歐盟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在此基礎上,本次全會將創新擺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創新驅動科技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展望二〇三五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將穩步實現。

  高質量供給將進一步釋放創造性、潛在性需求,以“需求驅動”全面支撐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戰略。我們應堅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放在產業轉型升級上,逐步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國內循環暢通。要通過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打通國內循環堵點,解決核心要素流通痛點,破解制度性結構性難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不斷暢通國內大循環。要推動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擴大潛在性需求。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60%左右,每年以1%的速度增長,到二〇三五年將有3億左右人群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釋放巨大的消費需求,以此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市場。

  文章指出,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落腳點,推動實現創新驅動和需求驅動,以“雙驅動”支撐“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與創新、改革與需求,相互促進、互為支撐,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是我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法寶。可以預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得到優化;深化要素市場改革,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將進一步發揮作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深化農村改革,三農問題將得到重點解決,最終向質量效益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為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夯實根基。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