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後半篇文章”,村裡堅持挖掘舊村資源和開發新村潛力並舉。在舊村,複墾宅基地交易125畝,退耕還林1780畝,流轉土地種植經濟林、中藥材2970畝,建成3個小型光伏電站、3個規模養殖場,讓搬遷戶“人雖走、紅利在”。在新村,狠抓勞動力實用技能培訓,培訓上崗了51名“宋家溝廚師”,幫助返鄉創業青年註冊“宋鄉情”商標,以電商體驗店的方式銷售土特產。提供蔬菜大棚種植、土地流轉、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等機會,引導搬遷勞動力參與多種扶貧產業,實現就地就業。
駐村第一書記楊濤說:“從搬遷動員,到建新拆舊,再到幫助脫貧戶致富,一戶一戶推,一項一項抓,一年一年穩,看到鄉親們的日子好起來了,我們再忙再累也值得。”
聚焦產業就業 增加群眾收入
脫貧攻堅根本靠產業。宋家溝村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產業脫貧,形成了鄉村旅遊、大棚蔬菜、特色種養、經濟林木、農產品加工“五大產業板塊”。同時,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嵌入產業鏈,共享發展紅利。
開發旅遊資源。宋家溝村緊鄰宋長城遺址、亞高山草甸荷葉坪,具備打造精品旅遊線路、開發旅遊產品的潛力。在專家的幫助下,村裡對所有新舊住房和閑置房屋及其庭院進行了風貌整治提升,昔日破敗落後的小村莊蛻變為宜居宜業的新村。如今漫步在宋家溝村,晉西北風格的民居街巷,撲面而來的鄉風古韵,迤邐錯落的客棧店鋪,勾起人們“淡淡的鄉愁”。2018年以來,村裡舉辦了兩屆鄉村旅遊季,接待遊客48萬人次,收入200餘萬元,形成每年從端午節到農民豐收節4個月的旅遊旺季,還順利通過了國家3A級旅遊景區評定。伴隨鄉村旅遊的興起,村裡發展電商、實體店、農家樂等55家,開設民宿客棧26戶。村民鄭仙仙原來靠種地為生,眼看村裡遊客越來越多,就把在太原打工的兒子叫回來,辦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樂,光靠經營食宿和賣山貨特產,2019年就掙了3萬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