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游人在上海外滩游览。(图片来源:新华网) |
抗洪勝利,讓中秋團圓分外珍貴。“昨天下午才搬過來,今天我們第一次在新家過個團圓節!”10月1日上午,在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的安置小區裡,54歲的村民張紅海分外高興。今年7月,有“千里淮河第一閘”之稱的阜南縣王家壩閘開閘洩洪,蒙窪蓄洪區第16次啟用蓄洪。抗洪勝利後,當地加強行蓄洪區群眾的搬遷安置工作,張紅海家就是其中之一。以前,他家住在蒙窪蓄洪區的莊台上,3間平房6口人,擁擠臟亂。“現在我的新房120平方米,四室兩廳,寬敞明亮!”“雖然罕見的大洪災使農作物損失慘重,但是通過災後生產自救、國家財政補貼、發展適應性農業等系列措施,不會影響我們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序推進,奔小康更有信心!”阜南縣老觀鄉黨委書記王軍說。
我堅守:勠力同心奔小康
金秋時節,新疆南疆地區的核桃、紅棗、棉花等特色農作物陸續進入豐收采摘季。在地處昆侖山區的喀什地區葉城縣烏夏克巴什鎮布那克村,這幾天,新疆通信管理局派駐該村扶貧第一書記杜鵬正組織村民晾曬核桃,對接果品批發商收購,並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銷售。
除了已經易地搬遷的村民外,布那克村現有436戶1883人,其中210戶928人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手抓農業生產,一手抓轉移就業,按照目前測算的情況,我們村今年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1620元。”杜鵬說,“我們對如期脫貧摘帽充滿信心,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中秋節到來,杜鵬沒能和家人團聚,通過微信視頻,他與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女兒一起吃了月餅,“一家人的心在一起,離著多遠都是團聚。”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對千千萬萬中國人來說,既是國之大事,又是家之希望。
國慶前夕,正在昭覺中學讀初二的17歲的彝族女孩某色拉作回到她的老家——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這個被外界稱為“懸崖村”的村莊,是某色拉作出生的地方。今年5月13日,作為涼山35.32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中的一員,某色拉作一家告別了祖輩生活了100多年的老屋,沿著鋼鐵天梯走下懸崖,搬進了65公里外的新居。根據當地政策,他們在老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保留,老屋也保留下來,作為村集體發展民宿接待之用。近年來,隨著“懸崖村”出行條件的改善,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一時間,旅遊業成為“懸崖村”的新支柱。長假到來,某色拉作一家忙著打掃衛生、晾曬被褥,為接待遊客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