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2020年,數字貨幣的競爭日漸白熱化,各國新動作和新進展不斷。我國央行自2014年起就推動研發數字貨幣,明確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流通中現金(M0)。目前數字人民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9月14日發表撰文,進一步分析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他表示,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央行也不對兌換流通等服務收費。從M0的發行模式看,應由商業銀行承擔向公眾兌換數字人民幣的職能。
數字人民幣和現金、移動支付有何區別?可能率先在什麼場景落地?對貨幣政策調整會有什麼影響?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世界銀行首席安全架構師張志軍。
他認為,數字人民幣可以帶來兩個新的功能:一個是不與銀行賬號掛鈎,從而實現在小額支付情況下的隱私保護;另一個是可編程貨幣。當數字人民幣能夠實現離線支付的時候,那麼像在飛機上的支付操作這種比較特殊的場景可能成為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的亮點。同時,數字人民幣也給貨幣政策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央行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調整會有什麼影響嗎?
張志軍:數字人民幣讓央行能夠更快地也更直接地拿到資本流通的數據,從而能夠縮短貨幣政策的反應時間。而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也給貨幣政策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比如說,目前我們無法對長期不參與流通的現金實行負利率,但數字化的人民幣有可能讓貨幣在長期不參與流通的時候逐漸貶值,從而刺激資金的流動。
來源:新京報 作者:程維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