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中國外貿外資帶動就業總量達到約1.8億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對穩定經濟運行和就業大局至關重要。由於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了實現穩就業、保就業這個“六穩”“六保”任務的首要目標,要求我們要在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前提下,穩定並拓展國際循環,創新外貿方式,推動外貿促穩提質,為保就業穩經濟提供支撐。
工人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遭受了多重因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不僅使全球供應鏈體系遭受嚴重破壞,也使外需在短期內急劇收縮,國內不少出口型企業遭遇訂單下降甚至生存危機。根據海關部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下降3%,進口下降3.3%。
文章分析,目前,中國對外貿易從業市場主體超過640萬戶,外貿外資帶動就業約1.8億人,其中有8000多萬是農民工。這些外貿企業分布於各行各業,其中批發與零售業占比最多,超過總量的50%;製造業次之,大約占總量的18%。從中可以看出,在目前中國的出口企業中,仍然以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吸納了大量的藍領工人,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對外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給外貿企業穩就業帶來了一定困難。而外貿或者外需的下降,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中國的就業產生影響。從宏觀層面來看,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下降會拉低經濟增長率,進而削弱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能力。今年上半年,由於外貿出現了負增長,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是負數,並成為抑制就業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微觀層面來看,由於國內外貿企業的經營困難增加,許多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帶動大量就業的外貿企業用工人數一旦下降,將會對中國穩就業工作產生較大影響。
事實上,受外貿形勢嚴峻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國的就業形勢在今年上半年也面臨一定壓力。人社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少增173萬人。而在新增的失業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外貿下降所導致的。
文章指出,穩外貿穩外資也就是穩就業、保就業。針對當前外貿外資企業訂單不足、物流不暢、融資困難、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等突出問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應對。在中央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思路後,在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基礎上,穩定外貿、努力做好國際循環也成為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比如,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29日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在4個方面提出15條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財稅金融政策、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提升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等。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組合拳”發揮了積極效應。據統計,今年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連續第4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正增長。在穩外貿穩外資的同時,也達到了穩就業保就業的目的。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依然複雜,面臨的外部不確定因素仍在增多,需要我們認真把握大勢,冷靜應對,努力暢通國際循環的各種阻礙,為國內經濟發展以及穩就業創造更好的內外部條件。為此,應該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