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發展扶貧產業最缺啥?在調研中不少貧困群眾反映,“缺資金”“貸款難”仍是重要制約因素。脫貧致富離不開金融支持。近些年,金融部門創新推出了扶貧小額信貸,手續簡單、利率低、還款周期長,受到貧困群眾的歡迎,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活水澆灌鄉村產業。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4443.5億元,已累計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1067.81萬戶次,超過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1/3。國務院扶貧辦委托的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扶貧小額信貸對貧困戶增收的貢獻率達12.4%。
引來金融活水,更要精准“滴灌”。調研發現,扶貧小額信貸的發放對象精准度有待提升,對產業帶動功效還待加強,貸款風險控制機制需要完善。因此,讓扶貧小額信貸發揮更大作用,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下足“綉花”功夫,不斷增強脫貧產業的造血功能,讓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
小額信貸精准“滴灌”,要讓貧困群眾貸得上、願意貸。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優化流程,疏通金融下鄉的梗阻點,通過與扶貧部門協作,引導金融資源精准流向有產業經營意願和技術能力的貧困戶,重點支持剛剛脫貧、邊緣貧困的創業農戶、經營大戶等,確保他們不返貧致貧。同時,進一步完善信貸申請、發放標準,簡化辦理手續和流程,做好宣傳,讓政策“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當前,一些金融機構想了不少好點子,如信貸員背包下鄉,開發手機放貸系統等等,把金融服務觸角延伸到家家戶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扶貧小額信貸不能“一貸了之”,信貸員要及時回訪,全程跟蹤,及時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只有構建事前審核、事中監督和事後評估的全流程管理體系,才能讓小額信貸精准地“雪中送炭”。
小額信貸精准“滴灌”,要讓資金真正用在產業上,解決好“貸款幹什麼”“怎麼還”的問題。金融機構應立足當地產業發展,為有市場前景和帶貧效應大的特色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推動信貸資金對鄉村產業鏈薄弱環節精准“滴灌”,重點支持從事特色產業、返鄉創業的貧困群眾。要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主動性,把貸款授信和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相結合,建立一條“銀行+合作社+貧困戶”的多元利益聯結方式。引導信貸資金轉化成經營性資產,既解決鄉村融資難題,又降低銀行風險,形成良性循環。此外,地方政府還應在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完善、營商環境優化上下功夫,提升農戶產業經營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為扶貧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總之,用准用活用好扶貧小額信貸,需要久久為功,不斷創新機制,讓金融活水潤澤貧困山鄉,為脫貧致富提供不竭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賀立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