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蔡錫勳。(中評社 倪源祥攝) |
中評社台北9月3日電(記者 倪鴻祥)安倍晉三突然因病請辭日本首相,誰是接班人牽動美中對抗及亞太局勢變化。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蔡錫勳接受中評社訪問時預測,若不經由自民黨黨員投票產生的話,只是國會議員選舉投票,現任官房長的菅義偉繼任日本首相的機會大,而且會延續“政治偏美、經濟偏中”的“安倍路線”;但不管誰當選日相,11月3日美國大選結果都會直接影響日本對美政策。
蔡錫勳,美國猶他大學經濟系畢業,日本東北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曾任東京大學研究員、淡大日本研究所副教授、早稻田大學公共經營研究科交換研究員,馬英九政府時代曾參與台日漁協議談判與簽署,現任淡大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
蔡錫勳表示,日本過去在軍事上、經濟上都曾經挑戰過美國,軍事上就是二次大戰,經濟上就是美日貿易戰(1960年代90年代初期),日本全都慘敗收場,何況日本現在又有美軍基地,所以日本只會依附在美國之下,但中國大陸崛起會不會真的變成世界第一(包括軍事、經濟),日本只能觀察,也因為日本擺脫不了美國,所以日本的對外政策深受美國影響。
蔡錫勳分析,美國大選預訂11月3日舉行,如果是高倡“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美國再偉大”的共和黨特朗普連任成功,特朗普因為發動美中對抗的緣故,就會要求日本得更加配合美國,而且會要求日本付出更多,中日關係想好也難。另方面,特朗普講求單邊主義的經貿政策,所以日本一直希望美國重新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會成泡影。
他告訴中評社,如果是民主黨的拜登當選,在日本學者的觀察裡,拜登比較不會像特朗普一樣在美中對抗上蠻幹到底,而會稍微有所拿捏,所以對日本的要求也會變得鬆一些,日本的對外政策就能稍微有一點自主空間,但還是強調日本在政治、軍事上都還是只能靠美國。另方面,拜登是比較提倡多邊主義的人,所以重新考慮加入CPTPP可能性也變得比較大。
他說,安倍留下的任期到2021年9月底,日本首相選舉時程預訂9月16日至18日之間,研判9月17日會確定當選人,不管誰當選,任期雖然只到明年9月底,但日本對外政策走向都會受到美國大選的影響。
外界看好日本首相的有力接班人,包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官房長官菅義偉、副相麻生太郎、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等人。
蔡錫勳指出,日本首相並非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政黨提名、國會議員投票選舉產生,自民黨是日本最大黨,所以誰當選自民黨總裁,就會是新一任的日本首相;而自民黨黨規規定,總裁(黨魁)由黨員等地方票及國會議員票選出,不過若發生總裁在任期內離職等突發情況時,將可採取特別措施,可由兩院(參院和眾院)議員總會選出後繼者。
他說,採用兩院總會的方式選黨魁時,每位國會議員擁有一票,地方票則是47都道府縣僅各配有3票,因此自民黨內的派閥勢力將成為左右黨魁選舉的最關鍵因素。
蔡錫勳向中評社分析,這次安倍請辭太突然,因此石破茂等人主張黨員投票,被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以事出緊急、政治不能有空白期等理由推翻。以目前情勢觀察,岸田勢單力薄,當選可能性低;河野日前曾找麻生尋求支持,但麻生已表態支持菅義偉,且河野民間人氣雖高,但有投票權的地方沒人氣,所以河野的可能性也變低,而麻生表態後要參選可能性也不高。
蔡錫勳表示,石破茂一直想當日本首相,過去幾年屢屢質疑安倍的政策,所以安倍與石破不合;石破過去曾從自民黨出走過,如今再回鍋自民黨,被黨內派閥認為對黨不夠忠誠,所以採黨員投票,石破當選機會高,可是採用兩院總會的方式選黨魁時,石破就容易輸。
他指出,所以可能人選裡,只有安倍屬意、獲麻生、二階等自民黨內派閥支持的菅義偉當選的勝選較大,除非石破或其他人選在短短十幾天內出現重大轉折。
蔡錫勳認為,菅義偉當選後,應會延續執行“安倍路線”,若11月美國大選特朗普連任成功,“安倍路線”就有可能執行到明年9月底菅義偉卸任日本首相後,由新任首相決定如何調整政策;如果拜登當選,菅義偉或有調整政策的空間,但不致於背離“安倍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