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的語言來講,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中國擁有出色的治理模式,而且這種模式展示了快速應對挑戰、制定并實施反危機措施的能力。
《人民日報》還這樣解釋了中國戰勝危機的優勢:“龐大的人口基數、寬廣的國土空間、巨大的經濟體量、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區域經濟發展的梯度格局等,賦予中國‘超大規模’優勢。現在,內需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5月份,我國基本生活品消費繼續增長,升級類商品消費較為活躍。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讓經濟基本面穩如磐石,足以抵抗大風大浪、避免大起大落。”
對於中國遇到的“外部變化”,有必要多說幾句。人們知道,中國是俄羅斯的主要外貿夥伴,但俄羅斯在中國的外貿格局中只占較小比重。美國自然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但直到不久之前,中國的最大外貿夥伴一直是歐盟。在歐元區發生危機後,中國立即進行了調整。今年上半年,東盟成了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這種調整有助於中國在今年5月實現了外貿從萎縮到增長的轉變。此外,私人企業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主體,其占比的擴大也對拓寬外貿發揮了顯著作用。上半年中國私企外貿額增長4.9%,達到6.42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外貿總值的45.1%。
作為結尾應當指出的是,某些尚且具備客觀分析能力的經濟學家曾對中國結合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手段的優勢進行過思考。但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中國一方面擁有市場經濟的所有特征,另一方面保留了社會主義的各項根本基礎。正是這樣的國家才能在危機條件下顯示出最為強大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