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團結香港基金28日發表的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物流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基建投資落後,令香港物流業優勢漸失。建議特區政府從軟硬件兩方面著手,提供全面基建和政策支持,在四個策略性位置建設物流樞紐,推動香港物流業持續發展。
新華社報道,團結香港基金28日舉行網上記者會,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介紹了這份題為《“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的報告。他表示,由於支援物流業的用地長期供不應求,迫使營運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租用新界空置農地進行物流作業,導致“棕地”(類似內地的工業用地)問題出現。他認為,特區政府要做好規劃,大面積增加土地供應,並提供足夠交通基建配套,在滿足居住需求之餘,也確保有足夠土地配合香港物流業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報告預計,香港到2030年將有390公頃“棕地”被收回用作住宅等用途,可供物流業使用的土地將會出現負增長。他建議,應在香港發展四個物流樞紐,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龍鼓灘和屯門西地區、新界西北地區及新界北地區,共提供740至930公頃土地用作物流業。
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1.2%,並貢獻了18.6%的就業職位。報告指出,儘管香港作為傳統物流樞紐有多項優勢,但由於欠缺長遠規劃,政策配套支援不足,再加上土地供應持續短缺,種種限制令香港物流業優勢漸失。
為使香港物流業持續發展,報告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提出五大建議。在硬件方面,建議特區政府在新界四個策略位置建立物流樞紐;改革產業用地分配機制,改變價高者得的一貫競投做法;遷置葵青貨櫃碼頭,對港口基建進行現代化升級。在軟件方面,建議進行經濟策略檢討及制定產業政策,為土地用途規劃提供更清晰指引;成立專注策略性產業發展的法定機構,專責推動物流業等策略性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