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 最近,疫情防控的好消息不少。
先是北京,用40天的時間基本控制住了一波突發疫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
接著,烏魯木齊市疾控中心表示,該市已基本控制了聚集性疫情的風險,核酸檢測累計超百萬人份。
同時,武漢一位進行了換肺手術的新冠肺炎患者,一度被認為“救不過來”了,在住院166天後出院了。
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自從中國進入疫情零星散發、局部暴發風險並存的階段後,疫情防控的反應越來越快,措施越來越准,效果越來越好,民眾對於國家疫情防控水平的認可越來越高。當然,能達到這樣從容不迫的階段,也是經過了一個過程。
記得年初武漢剛剛發生疫情的時候,因為對病毒的認知不多,對疫情的走向看不清,社會上一度非常緊張。大家宅在家裡,心裡每天揪著,七上八下的。
武漢保衛戰之後,國家宣布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很多人還不理解,覺得疫情好不容易已經過去了,可以長鬆一口氣了。結果,一方面境外輸入案例增多,邊境地區防控壓力加大,一方面本土新增案例還在出現,尤其是6月初北京發生了疫情,都在不斷提醒人們,不可對疫情防控麻痹大意,思想鬆懈不得,病毒還未退卻,找準時機還會發動突襲,於是大家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認識更加深入,更加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