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科學家近幾月來得知,當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說話或呼吸時,冠狀病毒能懸浮在患者排出的微飛沫中。科學家如今發現初步證據,冠狀病毒在微飛沫中具傳染性。
法新社報道,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一項新研究首度發現,從微飛沫(microdroplet)取出的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實驗室中複製。微飛沫定義是小於5微米的飛沫微粒。
這項研究本週已上傳到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網站,但研究仍被視為初步性結果,尚未刊登在經同儕審查的期刊上。
研究結果加強一項假說,亦即正常說話或呼吸、而不僅限於咳嗽和打噴嚏,也可傳播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且病毒感染劑量可傳播的距離,遠大於社交距離準則所要求的2公尺。
研究人員在5名確診患者的病房內蒐集空氣樣本,位置在病床腳上方約30公分的高度。
當患者說話或咳嗽時所產生的微飛沫,能在空氣中懸浮好幾個小時。
研究人員將蒐集到的樣本放置培養皿,發現測試的18個樣本中有3個能夠複製。
中央社援引報道,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桑塔匹亞表示,這證明微飛沫也能感染民眾,“它能在細胞培養皿中複製,因此具有傳染性”。
世界各地的衛生當局曾在疫情某個階段認為,冠狀病毒不太可能透過微飛沫傳播。
之後科學家改變看法並承認有這個可能性,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直至7月7日才改變立場承認這項可能性。
桑塔匹亞說:“我覺得這項討論變得更具政治性,而不是科學性。我認為大多數從事傳染病研究的科學家都會同意,可能有空氣傳播的因素,不過我們或許會爭論這項因素究竟有多大。”
研究病毒空氣傳播、但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教授馬爾告訴法新社:“根據我們目前對其他疾病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我認為我們可以假設,如果病毒『在飛沫微粒中具有傳染性』,那我們就可能因為吸入而受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