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名義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實際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個百分點。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4萬元,另有8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線。
人民網發表評論員蔣萌文章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中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此成績,來之不易。“增長、回升、降幅收窄”,這些關鍵詞說明政府的一系列工作正在發揮積極成效,收入穩定將堅定廣大群眾的奮鬥信心。
文章分析,有就業就有收入,“保就業”“穩就業”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就業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復產復工、援企穩崗、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如“組合拳”般全面推進。老百姓未必門兒清各種舉措的細枝末節,但有關工作的落實效果直接關乎群眾利益。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57.5%,表明許多人保住了飯碗、市場主體運行趨穩。
有托底就有保障,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增長8.2%,同樣值得關注。其中,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增長9.3%,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增長13.2%,人均政策性生活補貼增長13.1%,折射出各地民生保障投入只增不減。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且今年將實現16連漲,保障老年人權益,讓老人得以老有所養、安度晚年。針對特殊群體,物價聯動機制及時啟動,各級政府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約190.6億元,惠及困難群眾約2.68億人次,保障其基本生活。這也體現著“木桶效應”——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木板。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必須突出做好重點群體的生活保障工作。全力兜住底線,築牢基本民生,實現“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有收入就有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一大內生引擎。上半年,上海、北京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01萬元和1.86萬元,居全國前兩位;浙江、天津、廣東、江蘇、福建、重慶、湖南七省份緊隨其後,人均消費支出均超過9718元的全國平均線。不少居民選擇消費,與政府出台各種促銷費舉措有關,同時表明許多居民有消費能力、有家庭儲蓄,並且對自己、對未來、對國家發展有信心。有居民消費支撐,商業企業就有收入,後者就能提供更多崗位和報酬,將帶動新的消費增長,為社會經濟良性循環提供動能。
文章最後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穩就業、保民生被黨和政府置於各項工作的優先位置。面對進展,既要肯定工作成效,又須進一步鞭策加油。唯有千方百計扎實工作,全力以赴攻堅克難,才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