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中經評論:“由負轉正”殊為不易 彰顯中國經濟韌性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並未制定今年的具體經濟增長目標,但GDP增速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疫情籠罩之下,經濟增長實現由負轉正,這份新鮮出爐的中國經濟“半年報”令人驚喜,也讓人感嘆來之不易。今年以來,不少網友表示,“啥也沒幹,淨見證歷史了”。實際上,仔細想想,半年倏忽而過,透過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我們看到了每個人的努力,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潛力。
中國經濟從一季度被迫“深蹲”到二季度“逆風飛揚”,這其中,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沒。疫情發生後,我國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為企業紓困的政策。非常規、大力度的宏觀對衝政策,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這些都堅定了人們的發展信心,穩住了經濟基本盤,推動整體經濟全面恢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兩個月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四個月降幅收窄,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這些主要指標逐步回升,彰顯出中國經濟復甦的力量。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新業態新模式也不斷孕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7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332.0,比上年增長23.4%,保持繼續上升的勢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優勢凸顯,網絡消費活躍。疫情衝擊之下,眾多中小企業在安全保障、用工、資金、供應鏈、物流等方面面臨嚴重困難,而“外賣+直播”“雲導購”“雲賣房”“雲健身”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卻紅紅火火,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改造提升,在推動數字經濟加速增長的同時,讓中國經濟底盤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