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數字化轉型推動開放銀行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0-07-11 08:34:10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不少小微企業帶來了衝擊,金融機構為了提升線上服務能力,實現對小微群體精准放貸,紛紛加碼金融數字化服務能力。“零接觸”放貸、信用貸“秒批”、“隨心貸無接觸”放貸……這些銀行產品新名詞的背後,都有著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撐。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陸敏評論文章表示,金融科技在應對疫情衝擊方面的突出表現,得益於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快速推進。金融科技企業積累了數億個人用戶及近億商戶場景,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大數據風控能力。這些場景與用戶信息開放給銀行後,使得銀行突破了傳統信貸服務模式,能夠實現更精准地服務用戶。

  文章分析,從世界範圍來看,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開放銀行模式發展已成為銀行業重要發展趨勢。在金融科技催化之下,中國銀行業應抓住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搶抓先機,加快推動開放銀行發展。

  在未來成熟的開放銀行生態下,金融服務將被無縫嵌入到生活場景中。屆時,銀行不再是一個物理上能夠感知的概念,客戶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訪問了自己的銀行賬戶、使用了某個金融產品,也許在餐廳、在超市、在商場。當有金融服務需求時,銀行的服務就在那裡。

  目前,中國面向小微客戶的金融服務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銀行通過開放銀行模式進入網絡消費、數字生活場景,服務小微和大眾金融消費者,已成為多家商業銀行的重要轉型方向。畢馬威此前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0家銀行在戰略、業務產品、生態建設和系統改造等層面對開放銀行開展了探索。

  文章指出,要打造“無處不在”的開放銀行,數據處理能力很關鍵。因此,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的開放合作,也成為搭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和推動金融普惠業務發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有實力的銀行均已搭建或正在搭建數字開放平台,以期實現銀行內部各業務部門的開放整合,向客戶輸出整體金融服務能力,搭建數字化開放生態。同時,還有不少銀行正加強與第三方金融科技機構合作,將金融服務植入到各種消費場景中。

  對於銀行業來說,這或許也意味著不能再堅持“自己建生態圈”了。開放銀行將給消費者更大的選擇自由,意味著銀行要打破原有業務模式,主動對接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各類非金融服務提供商,融入各類數字經濟生態。同時,銀行要借助提升數字化能力,對傳統組織機構、風控體系、運營模式、服務理念等實現全方位轉型,以適應業務新變化。

  在此過程中,自然要重視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開放銀行模式下的銀行與各類場景深度結合,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支撐。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有優質的IT技術服務商,輸出成熟的技術、經驗及提供場景中的各項解決方案。與此同時,開放銀行也將給金融科技公司帶來發展機遇。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出台開放銀行的相關頂層規劃應盡快提上日程。在數字化過程中,如何保障客戶隱私?對於金融信息的運用底線在哪裡?如何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制定合理科學的監管框架?諸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此基礎上,開放銀行與各市場機構才能更進一步實現系統的連接和數據互聯互通。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