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的趨勢,也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的進一步調整。未來全球產業鏈發展將呈現哪些新趨勢?
圖勝科技首席經濟學家兼東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文龍:考慮到疫情可能出現的常態化及其對全球分工協作的衝擊和影響,全球性供應鏈存在的合理性與經濟效應已經下降,取而代之的將是區域供應鏈的逐漸興起。
未來全球將出現三個更多體現區域特征的供應鏈來代替全球產業鏈。一是中國—日韓—東盟供應鏈;二是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供應鏈;三是歐盟供應鏈。
供應鏈頂端成為大國競爭核心領域。全球供應鏈本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鏈,其以比較優勢為基礎、以物流為紐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
產業鏈的數字化特征加強。隨著線上溝通方式的持續增加,促使生產與貿易鏈條的數字化發展,加速了傳統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同時,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新基礎設施與設備作為支撐,這也加速了數字經濟硬件產業發展,包括5G網絡、5G手機、傳感器等快速發展。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我國須高度警惕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可能性。在考慮經濟效率的同時,把追求產業安全可控性作為生產環節、片段和工序區域進行空間配置的重要標準。疫情過後全球產業鏈極有可能朝著內向化趨勢發展。
一是在縱向分工上趨於縮短。原先分包給跨境企業生產,以工序、環節為對象的縱向分工體系,目前或應適度收回,某些環節可能要縮回到跨國企業內部進行,結果是一家企業內部可能包含了不同的工序、片段和環節。上述逆“產品內分工”的行為傾向,是一種“縱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可能並不符合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原則,但該趨勢卻符合縮短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