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對高考焦慮,心理醫生放大招
http://www.crntt.hk   2020-06-30 10:41:18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20年高考在即,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考生們的複習經歷也格外不易,緊張、焦慮情緒在所難免,如何在高考時保持良好心態,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薛冰。

  區分適度焦慮和過度焦慮

  黃薛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高考臨近,考生們很容易焦慮,緊張,擔心自己複習不到位,擔心考不好。其實,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情緒。感到焦慮也不必緊張,適度焦慮其實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這就是為什麼考前‘臨時抱佛腳’的複習效率往往特別高。”

  不過,任何一種情緒如果走到極端都會出問題,黃薛冰補充說,在面對高考這種重要的人生事件時,有的考生甚至家長會出現過度焦慮的表現,這就有害而無利了。

  如何分辨適度焦慮和過度焦慮呢?黃薛冰說,考生在過度焦慮時,注意力也會集中,不過,是集中在擔心上。具體表現就是成天都在擔心“複習得不好怎麼辦”“萬一考砸了怎麼辦”。“如果一天到晚都在擔心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陷入過度焦慮的情緒,對於高考複習是非常有害的”。

  黃薛冰進一步解釋說,過度焦慮也叫病理性焦慮,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主觀上的擔心、過度緊張,稱作精神性焦慮。反覆思忖“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考試的題目不會做怎麼辦?”就屬於精神性焦慮的表現。“在過度擔心、緊張的情況下,人們的脾氣也容易變得暴躁,容易吵架、發脾氣,因為這個時候處於壓力的臨界值,沒有辦法再去承受更多的壓力”。

  “另外一種稱作軀體性焦慮。”黃薛冰說,軀體性焦慮常常會被人們忽視。“最常見的軀體性焦慮表現是失眠。一個人在壓力大的時候,很可能睡不著覺,躺在床上反覆想擔心的事,越想越睡不著”。

  吃不下飯也是常見的軀體性焦慮表現。“高考前,孩子很需要補充營養,但有些孩子因為焦慮,越臨近高考越吃不下飯,讓家長也變得緊張,從而進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