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據新京報報道,近幾年,人們接觸電子顯示屏的時間日漸增長,疫情期間,孩子們上網課更是要長時間盯著屏幕。目前市場上廣為宣傳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膜等產品真的可以保護眼睛嗎?專家指出,不達標防藍光產品反而會造成“影響生物鐘正常調節”、“加劇視疲勞”等不良影響。
新國標GB/T 38120《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將在2020年7月實施。防藍光眼鏡是否必須佩戴?防藍光產品如何選擇?消費者有方法自行檢測嗎?對此,記者採訪了標準主起草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研究員。
藍光並非都有害 部分波段可調節生物鐘
新京報:藍光是指什麼?生活中常見的藍光光源有哪些?
蔡建奇:通常我們將波長範圍在400nm-500nm(納米)的可見光稱為藍光。但考慮到380nm-400nm的波段範圍被稱作藍紫區,因此對藍光的研究通常會從380nm開始。
日常使用的LED照明燈具、顯示產品包括手機、平板、電視等所用光源多是藍光激發的LED光源。其主要峰值波長多在450nm-470nm波段範圍內。
新京報:藍光會對人體帶來怎樣的影響?
蔡建奇:藍光對於人體的健康安全影響是相對的,比如人眼對於445nm以下波段的藍光耐受較低,但對於445nm以上波段的藍光耐受呈幾何級上升。當藍光的能量集中在445nm以下波段,光強超過一定閾值且長時間接受輻射則容易產生視網膜光化學損傷,其中尤以435nm-440nm附近的藍光傷害最大。
455nm-490nm波段的藍光輻射可以影響人體褪黑素分泌,從而對人體生物鐘、作業效率、警覺性和情緒等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日常把這部分藍光屏蔽了,生物鐘的調節可能會出現一定紊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