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據新華社報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對消費造成巨大衝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後疫情時代”,如何提振消費,更好地釋放蟄伏的潛能?
促進被凍結的消費需求加速釋放
連日來,部分省區市相繼投放各類消費券活躍消費市場。商務部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超過190億元。
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工商聯主席梁靜認為,數字消費券對消費復甦起到加速推動作用,建議在下一步發放中,精准“滴灌”,大小額並舉,特別推出專屬小店的小面額消費券,確保小店也能享受到政策紅利。
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消費才能“跑起來”。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要推動老百姓收入增長、穩定收入預期,從而有效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潛力釋放。
“隨著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差異化、品質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凸顯,對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隨著復工復產加速推進,企業要善於利用反向定制、柔性生產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育壯大消費新增長點
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情況下,智能製造、無人配送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力”,社區生鮮、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新消費業態發展勢頭良好。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等模式十分火爆,不僅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讓廠商更好地觸達更多消費者。”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委員建議,應該充分利用好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尋求突破,化危為機。
經過此次疫情,健康消費逆勢上揚,成為重要的新消費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購買洗滌及衛生用品支出增長27.2%,居民購買口罩等醫療衛生器具支出增長4.2倍。
張近東認為,應進一步擴大健康消費,同時將互聯網診療、體育健身、健康家居等新興業態納入“大健康”消費鼓勵發展範疇,激活健康消費的一池“春水”,推動健康消費和健康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破除“痛點”補齊短板
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有效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必要條件。在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看來,讓老百姓“買買買”更放心更舒心,建立消費投訴公示制度、讓全社會共同監督十分必要。
“進入大數據時代,人們習慣花錢的時候先看看商家的‘好差評’。政府建立消費投訴公示制度,就好比打造一個政務版‘電商平台’,不同商家就是上面的‘網店’,平台及時曬出各商家的投訴率,消費者用腳投票,良幣驅逐劣幣,最終提振消費信心,解決煩心事,提升獲得感。”她說。
採訪中,多名代表委員建議,要加快形成城鄉一體消費新格局。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打通城鄉雙向供需通道,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更好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煙台市市長陳飛說,目前看,餐飲、購物等消費恢復較快,旅遊業等受到的衝擊仍然較大。下一步,要緊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薄弱環節和短板領域,加大有效政策供給,既要研究普惠性政策,又要出台小切口、精准性政策,促進消費加快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