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後疫情時期要更重視底線思維
http://www.crntt.hk   2020-04-29 00:08:13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網評:後疫情時期要更重視底線思維

來源:中國網 作者:卞永祖(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日前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這說明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困難,因此要更加重視底線思維,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在我國疫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仍然不減,並對全球經濟格局帶來重大衝擊。經過數十年的全球化,當前基本形成了“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經濟格局。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7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開始加速,1992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2012年突破20萬億元大關,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其中製造業總產值全球占比達到35%,是美國的2.58倍。

  但是疫情導致人流、物流急劇降低,國際貿易更是受到重大影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今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年客運需求將下降 13%,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將損失 278 億美元收入。不過從目前形勢看,該預測明顯保守。WTO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13%,在更悲觀情況下有可能下降32%。毫無疑問,全球產業鏈可能會有中斷的風險。此種擔憂引發了投資者的極大恐慌,也導致西方資本市場前期的巨大波動,美國甚至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五次熔斷。因此,在疫情後,跨國企業一定會重組全球供應鏈布局,將供應鏈更加區域化。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中國企業對此感受更為真切。一方面,外部需求正在大幅減少。從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由於歐美國家越來越普遍執行居家政策,商場關門現象越來越普遍,即使還在營業的零售商也為了減輕銷售和庫存壓力而紛紛減少了採購。中國出口導向型的企業大都難以獲得新的訂單,即使已經簽署的訂單也可能被取消。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