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王博雅文章稱,當前,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對一個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越來越重要。隨著中國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就業彈性大幅增強等趨勢性變化,人力資源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回應新形勢新要求,提升人力資本,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所謂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也是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發展。要看到,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寶貴財富。人力資本凝結著勞動者的知識、經驗、技能和健康等進而創造價值,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根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以人才為首要資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人力資本潛能,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文章表示,總的來看,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形勢良好,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保持在9億人左右的規模,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就業形勢穩中有進,但仍然存在就業結構性矛盾,仍需下大力氣解決就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中國人力資本水平不斷提高,高技能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但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相對還不高,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效率還不盡如人意;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人力資源市場日臻成熟,但國際化人才開發緩慢,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非常短缺;等等。
文章分析,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可能出現的趨勢是:人口老齡化加快,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但年新增勞動力仍可維持在1400萬左右,比照同期GDP增速預測,人力資源供需基本平衡;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預計提高到11年以上,勞動者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新的提升,能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數字技術全面影響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崗位和勞動者素質需求發生變革,但不會產生突出的“就業破壞”效應,同時會催生出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就業彈性大幅增強,用工方式和雇傭關係呈多樣化;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將持續上升,對穩就業產生積極作用;等等。
這些現狀和趨勢表明,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都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回應這些新要求,通過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升人力資本質量、更好聚集國際人才等措施,大力提升人才的量與質,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