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人社部等三部門日前發布通知,遴選確定了16個新職業,包括網約配送員、人工智能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裝調工等。這次公示擬發布的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近年來,科技進步給我國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活力和創造力。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廣泛運用,網約配送員、陪跑師、寵物訓練師……一大批具備創新活力的新職業應運而生,為社會進步源源不斷注入新動力。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迸發出新動能,也給求職者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機會。職業結構的變遷,映射出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反映出人們就業觀念在改變。縱觀這些新職業,並非都那麼“高大上”,有些甚至就是我們身邊的工作崗位。比如,此次公布的健康照護師、網約配送員,看起來都很接地氣。可見,新職業的“新”,不一定就是新近產生的職業,有的從業人員甚至已經達到一定數量規模。這些新職業表現出來的新潛能、風向標,是真正打動人們的原因。
催生新職業很重要的一點是社會有需求。需求變了,職業也會隨之變遷。十年前,我們也許無法想象,“玩遊戲”也能成為一項職業,更無法想象工業機器人操作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是做什麼的。現在,這些新職業已經成為衡量經濟韌性強弱的重要指標,以不為人所知的態勢迅速發展,成為經濟新圖景下的新動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新職業從業人員已經在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為保障居家辦公學習生活需要,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從業人員在物資配送、生活用品送達等方面,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
當前,某些新職業普遍存在人才供給缺口。比如,伴隨人口老齡化,當前社會康養需求和市場消費需求急速增加。在當前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居民用於健康檢測、康復醫療、家庭照護等康養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快速增長,過去傳統的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已難以滿足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照護需求。我國是人口大國,為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功能障礙者提供康復輔助器具及無障礙改造咨詢、適配、使用指導等專業服務人員,目前還遠遠不足,康復輔助技術服務行業發展勢在必行。
選擇了一份職業,就等於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對新職業的向往,也就是對更高生活品質、更好就業質量的向往。新職業廣受關注,正說明人們對這些職業的認同感很強,種種共鳴之聲恰恰說明這些新職業確實滿足了社會新需求。可以預見,在轉換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進程中,將有越來越多的新職業出現在公眾視野。新職業的誕生,是這個時代和社會進步的縮影,更包含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與傳統職業相比,新的經濟業態發展和新職業在保障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在健全新職業發展體系過程中,需要更多聚焦於人的發展,為勞動者營造更加寬鬆、更有保障的就業環境。作為個體,人們想要擁抱新職業,也要發現自我與職業的鏈接點,在專業、技術、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自我,實現個人與行業的共同成長。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