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桂綿。(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3月7日電(記者 黃文杰)中國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張桂綿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3月7日國民黨主席補選產生的黨主席,或許是史上最衰弱的主席,但是可以看到,主席產生方式開始不同,可以讓黨意與民意真正做結合。她認為,外界不必用投票率多寡來判斷國民黨的未來發展。他也直言,不管最後誰當選黨主席,比較煩惱的是,黨務經費籌募的困難度。
張桂綿,日本作新學院大學,曾任第19屆蘆竹鄉鄉民代表、蘆竹區張廖簡宗親會理事長、蘆竹區元極舞主任委員,“國民黨青工總會”副總會長、桃園市青工總會總會長等職務。2018年桃園市議員選舉蘆竹區第一高票,年輕世代的她,也是“KMT青年問政連線”成員。
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7日舉行,由前副主席郝龍斌和“立委”江啟臣兩人競爭,此次具有投票權的黨員有34萬5000多人,外界預估投票率不高。
張桂綿透露,兩位競選黨主席的人選,投票之前,都分別跟桃園的藍軍議員民代接觸,其中郝龍斌是逐一個別登門拜訪,聽取意見,江啟臣是透過黨團的模式,尋求支持。
她認為,郝龍斌與江啟臣正好反映出黨務出身與民意出身參選黨主席的差異,基本上,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倒是過去,國民黨主席沒有從“立法院”或議會系統產生,如果順利當選,會給外界耳目一新。如果郝龍斌當選,從台北市長、國民黨副主席到黨主席,事實上,這兩種模式產生的黨主席,最大意義就是可以展現黨意與民意的充分結合。
被問到,這次黨主席補選是2020大選慘敗之後,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預估黨員投票率不高,這樣會影響黨主席的領導權威嗎?
“難免會擔心!”張桂綿坦言,投票率低,代表黨員基礎薄弱,但是會出來投票,就代表對國民黨有期許,不管投票幾成,黨主席還是要做好改造。
被問到,國民黨兩岸立場,會不會跟民進黨愈來愈像?
張桂綿表示,應該這樣解釋,這是比較彈性的作法,立場可以有彈性,視狀況可以調整與適應,只要主體還在,“主體”就是兩岸和平相處。
她說,不管最後誰當選黨主席,比較煩惱的是,黨務經費籌募的困難度,黨內的老中青要有平衡,多給年輕世代與中壯世代機會,重點是,每個人都知道問題在哪,但是做不到,新當選的黨主席就要展現魄力去做,百年政黨機器一直轉不動,希望有活水,符合年輕人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