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加強信息溝通,積極推動產區和銷區構建穩定的對接關係。加強主體建設,重點支持簽訂長期農產品採購協議、發展訂單農業的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向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延伸產業鏈條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等多種方式形成產銷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股權投資合作企業。加強農產品流通應急綠色通道建設,降低疫情等重大災害對農產品產地和銷地銜接的影響。
提高重要農產品儲備能力。做好基本農產品儲備工作,在數量上要有保障,但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增加儲備量。重要農產品的儲備能力建設要和生產能力、產品供應、消費需求相適應,綜合考慮儲存成本、管理成本和社會效益等因素,合理設計儲備機制,達到在出現突發情況時產品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
切實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充分發揮農業的多重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總結推廣一些地方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出台激勵政策,擴大農民就業門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在全國形成勞動力自由流動、自由就業、全面保障的就業制度。
改善農村公共衛生防疫條件。推動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設備提檔升級。加強鄉村醫生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持鄉村醫生申請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引導並鼓勵本專科及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和城市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到農村服務。通過城鄉醫院對口幫扶,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防疫知識和防疫能力。同時,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抓緊完成鄉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治理和農村“廁所革命”三項硬任務,全面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提高鄉村治理效能。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鄉村治理中的帶頭作用,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利用多種治理手段和方式,調動農戶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提高治理績效。依托網絡信息技術打造“雲黨建”平台,將黨建工作、經濟工作、村政建設等納入信息平台,讓村民在線上參與和監督,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現代鄉村治理新機制。
健全農業應急管理體系
這次疫情提醒我們,應對風險衝擊,更好發揮農業的基礎作用,需要強化應急管理意識,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升農業應急管理能力。
強化應急管理意識。農業發展面臨各種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風險,必須強化應急管理意識。各地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管理,不僅體現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等常態管理上,而且體現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非常態管理上。這就要求我們既考慮中長期發展戰略,也考慮應急之策,確保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有效應對。
完善預測預警機制。應急管理重在預防。加強預防的關鍵在於做好突發事件監測。應完善預測預警機制,一旦有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的苗頭,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不能制止的,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完備的應急管理機制大體包括六個方面內容:統一的協調指揮機構,及時有效的反應機制,暢通的信息輸送網絡,健全的物資儲備體系,成熟的科技研發支撐,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這六個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構成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機制保障。
加強應急資金保障。處理重大突發事件,需要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離不開資金保障。對於農業來說,有時還要對受損主體給予必要補助。比如,染疫畜禽被撲殺後,要給予農牧民合理的經濟補償;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時,要給予農民必要的經濟補助;等等。為了保證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可以探索建立農業應急管理基金。
加強應急人才儲備。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最需要業務熟悉、能夠迅速有效處理各種複雜情況的專職隊伍和專業人才,同時要求這些專職人員勇於奉獻、敢於負責、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這就需要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應急人才隊伍,重點抓好專職隊伍的培訓、演習。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社會公眾特別是農民的宣傳和訓練,提高他們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課題組 執筆:張紅宇 胡凌嘯 胡振通 王亞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