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還在繼續,企業相繼復工複產,央企所屬兩萬餘戶生產型子企業復工率超過80%,石油石化、通信、電網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超過95%,有的已達100%。企業復工複產,最需要講究“科學”兩字。科學處置防疫與復工關係,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要把握科學性必須注重分類實施,精准施策,讓防疫生產兩不誤。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文章表示,“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經濟”,就是統籌兼顧、分類實施的思想。有一些地方試圖通過嚴控企業復工來達到防控疫情等目標,這種“一刀切”的思維與辦法,違背了科學分類的思維。要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結合起來,把共克時艱與如期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兩者兼顧,就必須分類施策,分類復工、分類考核,做到防疫復工兩不誤。
文章提出,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複產,首先要科學研判疫情發展,分區域推進。具體而言,在基本沒有疫情或者疫情輕微的地區,要在防止疫情進入的前提下不停產;在疫情並不嚴重的多數區域,則要在做好防疫、控制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專人專車專廠專線的方式,迅速恢復生產;在疫情嚴重的地區,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戰疫情,也要派專人專車保障基本的國計民生。
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複產,要從產業角度分清輕重緩急,制定復工時間表。防疫醫療器材產品的生產,要按動“快捷鍵”;在全球產業鏈重要部位的產品生產,需要“不斷流”;電力、供暖、電訊、能源等公用事業領域以及冶金、化工、養殖等特殊企業,不能停。餐飲、娛樂、旅遊、零售、交通等服務行業,採用輪休方式繼續營業。大部分製造業、建築工程業,能復工盡量復工。先行開工的企業要以本地員工為主,並列出復工複產的負面清單。
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複產,要有序規劃和引導。重視“疫期經濟”與“後疫期經濟”的特點,適時調整,開發“疫後重建”工程,做好準備,迎接經濟爆發式增長。部分企業要化危為機,加快5G、機器人等新技術快速應用,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
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複產,要從工作和管理方式分類,提出細致明確的解決措施。為防範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要分工明確、分類上班、科學調配,提高企業的遠程辦公水平,減少人員密切接觸。有些要做好一定時間的居家隔離、居家辦公,有些可以用在線辦公、在線培訓的模式,有些可以用輪班的方式,還有些可以安排上下班時間錯峰管理。在企業管理上輔之以目標管理和關鍵績效考核等方式,尋找適合疫期工作現場工作方式與管理方式。
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複產,圍繞複產這一目的,政府部門要分類加大幫扶力度。復工為了複產,複產為了增產,增了產才能算數。現在企業的實際困難是人流、物流、原料流、資金流,各省各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各類生產企業復工複產的“硬核政策”,政府部門要做出整體規劃,財政、金融、稅收、社保機構要分類優先次序,出台規範管理的相關政策,統籌解決開工企業員工吃住行問題,打通人流、物流通道阻礙,保證產業鏈上的物資進出,從而將增長潛能發揮到最大。
文章強調,戰“疫”是大考,復工複產也是一道難度系數超高的題目。這對各級政府、各類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科學分類的大考。既考驗智慧,又檢驗擔當,既考驗能力,又注重效果,要做到既保安全,又保生產,保經濟。要用理性迎戰,以科學作主,做到科學分類、全面平衡、精准實施、分工協調,使防疫更加科學得當,復工複產更加科學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