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馬英九牛津演講 籲台灣對統一保持開放選項
http://www.crntt.hk   2019-11-01 18:58:07
馬英九在牛津辯論社演說。(照片:馬英九臉書)
  中評社台北11月1日電/馬英九英國時間10月31日以“十字路口的兩岸關係”為題在牛津辯論社發表演說,馬英九表示,他相信“中華民國”必須透過三點,改變民進黨政府誤導民眾的兩岸政策,以讓台海重獲和平與穩定。一、台灣必須透過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誠意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以恢復2008年重建、但2016年民進黨掌權後喪失的兩岸互信,二、台灣應對統一問題保持開放的選項,三、台灣應堅持要在台灣人民準備好的前提下,才展開統一的對話。

  馬英九還詢問現場的聽眾“中國的內戰是否已經結束?”馬英九並表示,根據你的選擇,他的答案也有所不同。馬英九說,他稍早提到馬習會的行動代號“美心”(Maxim),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巴黎最頂級餐廳的名字;另一個則是1884年馬克沁機關槍發明者的名字。如果你選的是機關槍,這代表內戰還沒完沒了;如果你選的是巴黎的餐廳,那麼內戰就可以到此結束。

  以下為馬英九演講全文:

  【處於十字路口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觀點】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
 
  本人能在全球知名的學府牛津大學演說,深感榮幸,尤其此行邀訪我的單位—牛津大學辯論社—比牛津更富盛名,更使我倍感光榮。
 
  此行是我第四次造訪牛津。第一次是在我1981年度蜜月時;第二次是在1992年,當時我擔任“中華民國”陸委會副主委。第三次是在2002年以台北市長身份來訪;此行第四次,則是以“中華民國”2008到2016年前“總統”的身份造訪。
 
  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紀念,與1949年古寧頭之役
 
  這次來訪的時機也相當值得注意。十月這個月份,在兩岸關係上,有兩大歷史里程碑: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今年也適逢70週年紀念。10月25日則是古寧頭之役70週年紀念,當時在距離台灣90海浬外的福建省金門發生大戰。1949年10月25到27日,解放軍三個軍團(超過9,000餘人)越過狹窄的金門海峽入侵金門,最後他們全軍覆沒,超過5,000多人陣亡,4,000餘人被俘。可想而知,解放軍在不熟悉的兩棲作戰環境下,低估了金門的防衛能力。相較於1946到1949年國共內戰其他的戰役規模,共有100多萬人參戰,古寧頭之役的人數並不算多,但這一仗卻是自國共內戰爆發以來,解放軍遭逢最大的挫敗,也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勝利。更重要的是,這一役有效的遏阻解放軍佔領金門,也使原本侵攻台灣的規劃化為烏有,台海兩岸隨後七十年的分離與隔海分治也因而成形。古寧頭之役也讓解放軍學到有關兩棲作戰重要的教訓,北京此後再也沒有試圖使用兩棲作戰攻擊金門。
 
  在中共政府於天安門廣場歡慶10月1日國慶之際,六天前,我在24天後,於10月25日造訪金門,參加古寧頭之役的紀念活動,這一役不止保衛金門,更保衛台灣。在這個重要時刻,大家可能會問:中國的內戰是否已經結束?我的答案既是肯定,也是否定。接下來請讓我解釋為什麼。
 
  隨後的韓戰與冷戰
 
  八個月後,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東亞緊張情勢加遽。兩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Truman)於6月27日命令第七艦隊巡防台灣海峽,讓台灣與大陸不要相互攻擊。他也發表聲明:“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若有必要干預,這項聲明也給予美國足夠的空間。
 
  韓戰逼迫中共延遲再次侵犯金門的計劃,最終決定取消,也讓“中華民國”的蔣中正“總統”有充裕的時間,透過舉辦1950年的地方選舉,開啟了台灣政治與經濟的改革,這些選舉是根據1947年施行的新“憲法”而舉行。此一舉動,可說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前所未見,也代表台灣40年後邁向完全民主化的第一步。在此同時,土地改革倡議,尤其是耕者有其田,有效增加了佃農的收入,加強他們努力工作的動機,鼓勵地主轉向輕工業,帶動台灣均富發展。這些改革為台灣自1950年代以來的快速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今天適逢蔣中正132歲冥誕。蔣中正在二次大戰後從日本手中光復台灣,捍衛台灣反共,讓台灣現在成為全球第十五大出口國(英國是第十大)。
 
  1954年12月,“中華民國”與美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在中斷九年後,兩國重新成為安全盟友。1955年1月,美國國會通國聯合決議,授權美國總統在必要時,能動員軍隊,保護台灣免於大陸侵犯。
 
  1958年台海危機(八二三砲戰)與其影響
 
  然而,1958年8月23日,超過600名解放軍砲兵部隊在與金門一海之隔的廈門,對153平方公里大小的金門(59平方英里,約倫敦十分之一大小)發動了大規模轟炸,共發射了50萬枚砲彈。三位金防部副司令在第一天一同晚餐時,就不幸英勇“殉國”。美國第七艦隊巡防“中華民國”海軍,將強大的八吋砲運往金門,這些新式武器也有效壓制了廈門的解放軍砲兵部隊。由於北京在陸、海、空戰都無法取得優勢,於是在十月初宣布停火。兩週後,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造訪台灣,與蔣中正“總統”會面。他們於10月23日發表了聯合公報,其中蔣“總統”同意“中華民國”不會用武力來光復大陸,相較於他先前使用武力入侵的立場,這可說是一大轉變。其後,解放軍恢復轟炸,但採用“單打雙不打”策略。轟炸又持續了22年,在這段時間當中,砲彈原本裝的是高效能炸藥,卻慢慢被共產黨的文宣取代。因此砲彈爆炸時,人們看到的不是砲彈的碎片,而是毛澤東主席的照片。
 
  1972年美中上海公報與1979年美國承認中共
 
  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造訪中國大陸,並於1972年2月28日,與中共總理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這項公報“認知到(acknowledge)”(但沒有“承認(recognize)”)北京對台灣主權的立場。北京與台北之間的武裝衝突也迅速消退。
 
  1971年1月1日,美國正式承認中共,與“中華民國”斷交,終止與“中華民國”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將台灣所有的美軍撤出。在此同時,北京停止所有對金門的轟炸,要求重新開放台灣海峽的旅遊與交通。美國國會在1979年3月獨力提出並通過了台灣關係法(TRA),來掌管與台美間持續的非正式經濟、文化與其他關係。在台灣關係法之下,即便美國對台灣“撤回承認”(derecognition of Taiwan),但根據美國法,台灣在美國法院還是被視為一個“外國”,美國也持續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來維持台灣的軍力。除此之外,任何企圖透過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未來,都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安全與和平的威脅,也是美國極為關切的事項。台灣關係法在世界歷史與國際法上,的確是前所未見。
 
  中美斷交時,我是哈佛法學院法學博士的候選人,當然,我對此極為失望。我加入許多學生的行列,一起在波士頓、紐約、華府進行示威,表達抗議。當時外面天寒地凍,但我還記得眼淚在我臉上的溫度。有一天,我在法學院圖書館,遇到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瓦次(Detlav Vagts)。他安慰我,說道:“英九,我知道你這幾天的感受。但你必需要瞭解,台灣是美國承認程度最高的不被承認的政府(Taiwan is the most recognized unrecognized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我不是在開玩笑,這句句屬實。
 
  兩岸關係的新發展
 
  1982年,台灣拒絕了當時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為兩岸統一所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說:“中國不需要兩制,而是需要良制。”
 
  “中華民國”政府在1987年開放人民到大陸返鄉探親,與將近四十年不見的家人團聚。兩岸關係因為這項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也因此需要成立兩個準政府間的交流組織,也就是代表台灣的海基會,與代表大陸的海協會。這兩個組織讓兩岸政府不需透過正式管道,就能處理兩岸事務。兩岸在1992年對於“一中原則”達成了共識,意思是“兩岸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有不同的詮釋”(一中各表)。有些人開玩笑說九二共識可說是含糊傑作(masterpiece of ambiguity)。但是不管含不含糊,它確實有效,而且成效卓著。
 
  2008-2016年兩岸關係的新頁
 
  兩岸關係在2008年有重大的轉變,我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於五月就職。在兩個月內,台灣與大陸過去被台灣海峽和血腥內戰長久分隔,開啟了六十年來第一次的定期固定航班直航。兩岸航班數目從2007年每週0架次,躍升到2009年每週890架次,服務大陸54個機場與台灣8個機場,現在每年兩岸往來的旅客人數約高達900萬。在我任內,兩岸也簽訂了23項協議,涵蓋各個領域,來台陸客人數從每年30萬,成長了14倍,到每年420萬人次。陸生來台求學的人數,也從823人成長到4萬2千5百萬,成長50倍之多。兩岸官員定期互訪,並能正式稱呼對方官銜。這些改變全都是史無前例。
 
  2015年11月7日,由於新加坡政府的協助,大陸的習近平主席與我在新加坡會面。會晤時,雙方確認了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兩岸關係共同的政治基礎,我們也同意加強兩岸交流的深度與廣度。此外,我們也同意透過設立兩岸熱線處理緊急事務,以減少敵對狀態。此次峰會稱為“馬習會”,行動代號叫“美心”(Maxim),也是70年來頭一遭。“美心”的特別之處,在於雙方事先同意儀節絕對要尊嚴對等,雙方不會互稱國名或正式官銜。習近平跟我只會稱對方為“馬先生”與“習先生”,而不是“馬“總統”與“習主席”。我們也決定馬習會的舉辦地點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飯店。費用該由誰來出呢?大陸說由他們出,因為他們與新加坡有外交關係,而台灣沒有。“我方”沒有選擇,當然只好欣然同意。那麼會後小型宴會的費用又該由誰出呢?我們決定各付各的。那麼酒水呢?他們帶了三十年特級的53度飛天茅台酒,“我方”則帶了58度陳年的金門高梁。酒足飯飽後,我發現高梁全喝光了,所以高梁果不其然,比茅台更受歡迎。
 
  習近平跟我所做的,是為兩岸打造一個宏觀、可長可久的和平繁榮大橋,倘若未來兩岸領導人願意遵守“九二共識”的交通規則,都可步上這座跨海大橋。
 
  馬習會前,雙方同意在11月2日,也就是會前五天,同時通知美方。美方對此深表感謝。馬習會結束時,美國政府與“國會”領袖在當週週末,發出了六項即時聲明,為馬習會強力背書。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稱馬習會是中國自1980年代以來,對兩岸主權所做最大讓步。美國正面的態度,也反應在台美關係上。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在馬習會六個月前,也就是2015年的五月,於華府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演講中說道:“台美的非正式關係達到有史來最好…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是台美雙邊能緊密合作的重要成分(important ingredient)。”
 
  這對兩岸關係是非常正確的描述,在我2016年5月卸任前,許多美國高階官員也重申同樣的說法。此外,馬習會也成為美國特朗普總統與朝鮮領袖金正恩在去年6月12日於新加坡會面的參考模式。
 
  在我八年任內,台灣對大陸的貿易,每年享有平均733億美元的順差,在此期間,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總額高達5,900億美元。每年造訪台灣的400萬名陸客也帶來龐大的外匯,讓本地企業因此受惠。頻繁的人與人交流,尤其是學生間的往來,逐漸改變兩岸間人民對彼此的印象,也為永續和平繁榮鋪路。
 
  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
 
  然而,2016年5月,從國民黨交棒給民進黨的政黨輪替,改變了一切。和平繁榮的兩岸關係,突然轉變為冷和平,之後更演變成冷衝突,因為支持“台獨”的民進黨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是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的共識,在馬習會又再次確認。北京認為這嚴重違反了互信,因此終止所有與台北的通聯。然而民進黨毫不在意,只承認辜汪會談在1992年舉辦的歷史事實,卻罔顧其成果。大陸覺得受到冒犯,因此減少陸客來台的人數,這也大大傷害了台灣的觀光產業。
 
  在外交方面,自2016年以來,大陸已經挖走台灣7個“邦交”國,讓數字從22個降到15個,這是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低的數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從9月16到20日短短五天之內,搶走了台灣南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許多人認為五天內奪走兩個“邦交”國這種嚴厲的舉動,是要懲罰民進黨政府介入香港的動亂,與為了中共10月1日的國慶做準備。北京也逼迫台灣在八個非“邦交”國的代表處,必需要把名稱內的“台灣”或“中華名國”刪除,否則就得搬離首都。另外最近在8月1日,北京禁止自由行的陸客造訪台灣,此一限制更延伸到團體陸客。此一舉措是要展現對蔡政府支持“台獨”政策的不滿。
 
  在此同時,台灣在2017、2018、2019年,均未收到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年會--世界衛生大會(WHA)的邀請函。相較之下,在我擔任“總統”任內,從2009到2016年,每年都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此外,台灣也未受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2018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年會,和2015的情況大相徑庭。
 
  大陸最近開始要求在大陸做生意的企業與航空公司,不得將台灣稱為“國家”,而且必須將台灣改稱為“中國台灣”、“中華台灣”、或“中華台北”。
 
  兩岸關係過去三年的惡化,在許多方面都傷害了台灣的利益,外交關係只是其中一項,經濟則是另一項。北京同時也大力推動“統戰”運動,2018年2月28日,大陸提供台灣31項惠台措施,包括大學入學、(律師與醫師等)專業證照考試,與其他商機。此類措施在台灣普遍受到民眾歡迎,但卻受到民進黨政府不是抗拒,就是批評。
 
  2019年1月2日,不到一年前,習近平推動了“‘兩制’台灣方案”,呼籲台灣人民回應。他的目標是根據“一國兩制”的方案基礎,推動中國的和平統一,但這個作法長久以來都被台灣多數人民所拒絕。蔡英文利用這個機會,錯誤的將“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劃上等號,並對北京發動嚴厲的反駁與肆的批評,這麼做的原因,無非是為了不到一年之後的選舉,以贏得更多支持。
 
  簡而言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荒腔走板,在許多方面也犧牲台灣人民的利益。超過半數以上的人民不贊成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民進黨在推出和平與務實的兩岸政策方面,還有很多有待改進之處。
 
  總結:“中華民國”現在該何去何從?
 
  對台灣人民而言,站在十字路口,“台獨”與兩岸統一都不是渴望或實際的選項。我相信“中華民國”必須透過下列三點,改變民進黨政府誤導民眾的兩岸政策,以讓台海重獲和平與穩定。
 
  首先,台灣必須透過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誠意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以恢復2008年重建、但2016年民進黨掌權後喪失的兩岸互信。在恢復雙邊對話,處理如旅遊限制、貿易協商與外交休兵等問題時,互信可說是至關重要。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國家能幫助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我也確信這是可行的,因為在2008到2016年間,我確實做到了,這對我來說,也是可行的方案。
 
  第二,台灣應對統一問題保持開放的選項。在1992年的“憲法”修正案中,統一這個選項並沒有被排除,但沒有固定的時間表。台灣多數人偏好維持現狀,近期內也沒有準備好要與中國大陸進行統一問題的協商,即便大陸似乎已逐漸失去耐性。
 
  第三,台灣應堅持要在台灣人民準備好的前提下,才展開統一的對話。簡單來說,統一的協商過程應該要和平與民主,也就是說,不能動武或威脅要動武。此外,必須先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少了這點,台灣就不應該與大陸進行統一的對話,也應該根據九二共識繼續維持和平發展現狀,等待合適的時機來臨。在此同時,兩岸應持續提升兩岸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自今年6月以來,為期四個月的香港反送中抗議發生後,台灣人民也更加謹慎。但如許多中國專家所建議,就長期策略來看,台灣應該不要讓北京與大陸人民覺得與台灣的終極統一絕對不會發生,否則他們的對台政策將會更加無法預測。光是拒絕“一國兩制”,是不足以解決問題,因此需要更有創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現在回到我演講一開始問大家的問題:“中國的內戰是否已經結束?”根據您的選擇,我的答案也有所不同。我稍早提到馬習會的行動代號“美心”(Maxim),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巴黎最頂級餐廳的名字;另一個則是1884年馬克沁機關槍發明者的名字。如果你選的是機關槍,這代表內戰還沒完沒了;如果你選的是巴黎的餐廳,那麼內戰就可以到此結束。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