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中科院承建的一個個大科學裝置相繼運行,大大縮小了我國與國外的差距。
在北京,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經過幾輪改造和技術升級後,產出多項重要科研成果;
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上海光源,對活體動物的分辨率可以達到6.5微米;
在合肥,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將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帶入世界前沿;
在河北,郭守敬望遠鏡坐地巡天,恒星光譜獲取率超過國際其他同類項目之和;
在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張開“天眼”,其綜合性能和靈敏度比國外現有同類望遠鏡高出數倍……
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途中,這些“國之重器”將持續發力,貢獻更多驚喜。
播種科研成果,服務國計民生
70年來,中科院堅持科研成果服務國計民生,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