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存隱憂】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日本借諾貝爾獎展現深厚研究實力,卻不能忽視人口減少、研發投資乏力所致後勁不足問題。
日本學界認為,日本研究水平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增長而提升,現在有不少尚未斬獲諾貝爾獎的重要研究成果,意味著“諾獎熱潮”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這一熱潮最終會“冷卻”。
以研究活動重要指標的科學論文數量衡量,日本研究努力顯現乏力跡象。
日本文部科學省數據顯示,日本1995年至1997年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近年卻下滑至第五位。一方面,中國從第11位上升至第二位。以中美為中心,眾多國家為促進技術創新,正大力投入科學研究。另一方面,日本面臨財政困難和人口減少問題,研發投入增長放緩。
從過去情況看,獲得諾獎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員25至45歲取得。在當前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對20歲至39歲的年輕研究人員大多採用聘用制。研究人員追求短期成果,難以作出大膽挑戰和踏實從事基礎研究。而且,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數量2003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