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10月7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今年“十一”黃金周,消費市場亮點紛呈,個性化、品質化、智能化引領消費升級大潮。國慶旅遊收入再創新高,凸顯景區多元化經營活力,也指明了中國旅遊產業升級之路。
財富動力網發表財經評論人畢舸文章表示,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國慶旅遊收入的靚麗數據更具說服力,景區收入已從過往單一的門票收入為主的傳統經營模式轉向更具多元化、貫穿完整旅遊產業服務鏈的經營模式。以貴州為例,在國慶長假前四天,貴州省共接待遊客3959.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0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31%和38.43%。其中,全省納入監測的113個主要旅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95.37萬人次,門票收入1.01億元,省內自駕遊客比重超過60%。這組數據表明,貴州門票收入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很小。原因可能在於,很多人旅遊出行的選擇更加理性和成熟,不再一味扎堆熱門景點。比如,筆者就有多位朋友在國慶期間選擇了比較小眾的景點自駕游,這些景點的門票費用不高甚至免費,雖然景點收獲的門票收入比較有限,但可以從自駕游的遊客身上賺取更多的餐飲、住宿以及購買旅遊周邊產品等方面的服務性收益。
由於門票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免費,越來越多的地方景點變得更加親民。從表面上看,景區可能會形成一定的門票損失,但卻迎來了更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在吃喝住行方面貢獻了更多的消費。以全國較早推出免費政策的杭州西湖為例,截至10月4日16時,西湖風景名勝區所屬公園景點已接待遊客234.12萬人次。如此多的遊客,在西湖盡興游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相關產業增收。筆者在國慶期間發現,在西湖周邊的南宋禦街、河坊街步行街、西湖街道,有大量遊客在購物和吃飯,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大大提高了上述新景點的知名度,培育了旅遊產業新的增長點。
對於景區門票價格過高的問題,此前社會各界存在較大爭議。如果一個景點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賣門票,不僅會因高價門票嚇退不少遊客,還會造成景區收入結構的畸形化,形成對門票收入的路徑依賴,不利於景區長遠發展。地方政府通過主動引導,讓景區門票恢復到合理價位,倒逼景區經營者在多元化經營上加大投入,滿足現在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有助於地方旅遊產業的整體發展,讓遊客滿意度明顯提高,以美譽度形成口碑效應,提升遊客“複玩率”,這才有利於景區長遠發展。
海南就是旅遊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受益者。國慶假期前三天,海口、三亞、博鰲免稅店接待遊客超過8萬人次,銷售額1.36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當遊客來到一個地方游玩,除了參觀景點外,豐富優質、性價比高的各類地方特色產品同樣能讓遊客慷慨解囊。
文章認為,國慶旅遊收入再創新高,凸顯景區多元化經營活力,也指明了中國旅遊產業的升級之路。以往,不少景區經營者總把眼光局限於景區的“門內”,在門票收入、“園中園”加收費用上打主意,殊不知此舉過於短視功利,有損廣大遊客的消費體驗和游玩體驗。景區經營者應該將眼光擴展至“門外”,通過品質化、差異化的運營思路做好旅遊產品,提供好服務,順應國人旅遊休閑的需求趨勢,讓遊客在吃、住、行、玩等方面盡興和舒心,才能真正實現品牌形象與經濟收益的雙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