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上出現的沙特沙漠中的武器殘骸(美國雅虎新聞網站) |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英國《獨立報》網站9月20日發布了題為《沙特的無人機襲擊改變了全球戰爭性質》的文章,作者為帕特裡克·科伯恩。文章編譯如下:
無人機和導彈對沙特阿拉伯石油設施的大規模襲擊不僅改變了中東的軍事實力對比,而且標誌著全球戰爭性質的改變。
廉價武器構成大威脅
9月14日,18架無人機和7枚巡航導彈——與現代軍用飛機相比,它們都既便宜又不先進——使沙特的原油減產一半,令世界油價提高20%。
沙特去年的國防預算達到676億美元,其中有一大筆花在了飛機和防空系統上,但飛機和防空系統顯然未能阻止襲擊。駐海灣地區的美軍直到一切結束之後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對此次襲擊事件給出的理由包括,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太低,無法察覺,而且“很不公平地”來自一個始料未及的方向。鑒於武器製造商和軍事指揮官自豪地誇耀其武器系統的有效性,這種解釋聽起來很可悲。
有關究竟是伊朗還是也門胡塞武裝實施了襲擊的爭論還在繼續,可是,由於過度關注責任,所以轉移了人們對一個遠為更加重要的事態進展的注意力:伊朗這樣一個處於制裁之下、資源和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的中等大國,通過獨立行動或借助盟友採取行動,給理論上講裝備精良得多、據稱得到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超級大國美國保護的沙特造成了嚴重損害。
如果說,美國和沙特對於報復伊朗感到格外猶豫不決,那是因為它們現在一改一年前的看法,知道反擊不會毫無代價。歷史可能會重演:伊朗不是平白被稱為“無人機超級大國”的。沙特的石油生產設施和海水淡化廠是無人機和小型導彈的現成集中攻擊目標。
換句話說,在一個擁有先進空軍和防空系統的國家與一個不具備這兩者的國家之間的衝突中,未來的軍事賽場將公平得多。美國、北約國家和以色列的王牌一直在於,它們的空中力量對任何潛在敵人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突然間,這種考量遭到了削弱,因為在空中力量方面,無人機使幾乎任何力量都能成為參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