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優化配置科創板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hk   2019-09-11 08:30:59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對於優化科技創新產業的資源配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我國金融、貨幣、資本和投資市場將會迎來重大變革。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以來,我國經濟在發展方式、增長模式等方面出現了顯著變化,金融產業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關係也在逐步進化。金融是我國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深化對國內外金融形勢的認識、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僅有利於社會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指導金融業界銳意進取和深化改革,也有利於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動我國金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金融產業也需要主動求變,銳意進取、深化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對接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通過打造高質量金融來服務高質量經濟。出於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金融業應當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三大目標,從貨幣供給、資本供給、要素價格供給、金融企業供給、金融產品供給、市場制度供給和審慎監管七項重點任務著手,攻堅克難,深入推動供給側改革。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換言之,是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提供並不斷增加信用,特別是給予小微、初創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和金融資源支持。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服務以間接融資為主,金融機構中又以大中型銀行為主體,內部政策安排、技術支撐以及激勵約束機制相對不夠健全,這些體制性問題導致的信貸供需不平衡,缺少能與小微、初創和民營企業相匹配的“下沉式”服務能力,形成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和就業的“穩定器”,在融資中一直處於弱勢。

  因此,一是要改善融資結構,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金融供給質量,鼓勵金融機構不斷豐富直接融資產品體系,更好發揮直接融資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

  二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防控重大風險本質上是協同的,從長期看目標是協調一致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說是防風險攻堅戰進入一個新階段,要在貨幣政策調控、金融監管框架、金融機構市場化改革、金融產品和定價體系完善等多方面加快改革力度。

  結合當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加強資本市場改革、推進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機構創新業態的治理水平,是金融改革和防控風險工作的重點。政府主導建立審慎高效的金融監管體制,包括清晰明確的規則和嚴格準確的執行;加大金融對外開放步伐,通過促進競爭,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的實力。總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有效舉措。

  充分釋放科技創新動能

  振興實體經濟是經濟強國的目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項核心任務,是要破解社會資本供給的難題。大力發展權益金融,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金融短期化、交易化、套利化的弊病。從金融行為角度看,權益金融就是指為了獲取其他企業的淨資產權利或利益的投資方式。

  權益性金融投資,最終形成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係。一般情況下,對企業投資,投資者就持有了該企業的權益性證券,代表在該企業中享有所有者權益,投資者可以在今後的企業成長過程中獲得利益、行使相應的權利。換言之,投資者進行權益性金融投資,就是為取得對另一企業的控制權以及實現其他中長期的經營目的等。長期資本的供給要以股權工具為核心,以中長期債務工具為補充,讓權益金融著眼謀求長期回報,從而有效地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通過股權投資和相應的資本安排,引導其他金融機構參與中長期債務融資,如銀行增加創新型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最終綜合、精准、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優先服務於技術含量高、適應人才就業形勢、提供高質量產品和環境友好的“新實體”企業。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崛起。事實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擴大經濟總量,科技創新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重要戰場。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