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促進農產品流通業健康發展
http://www.crntt.hk   2019-08-10 08:42:59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農產品流通作為連接農業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具有銜接供需、連接城鄉、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功能。高效並且安全的農產品流通有利於確保農產品實現高質量有效供給,這既是我們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做好“三農”工作和發展城鄉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戰略層面上對我國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農產品產銷銜接依然不暢,具體表現為農產品流通的模式、組織主體、基礎設施、技術、信息化、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仍不完善。對此,需進一步在推動農產品流通業健康發展上下功夫,找准重點、精准發力。

  一是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流通模式創新要兼顧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將“扁平化、多元化、合作化、一體化”作為發展方向。一方面,農產品流通要採用多元化模式,完善以農產品批發市場或龍頭生產加工企業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在實現“農超對接”的基礎上,引導“農餐對接”“農校對接”“農宅對接”等多種方式良性發展,積極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模式的發展和應用。另一方面,要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可利用網絡交易、期貨交易、信用交易、合約交易等形式,減少交易費用、縮減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此外,還需創新流通業態,鼓勵大型電商企業和農產品流通企業積極對接、融合,促進農產品連鎖超市和契約農業等流通業態健康發展,打造扁平化的農產品流通模式。

  二是提高農產品流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與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的發展水平、結構與規模等顯著相關。提升農產品流通主體的組織化水平,有助於破解我國農產品面臨的“小生產、大市場”矛盾,也是當前加快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要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發展,樹立現代經營管理理念;要進一步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種類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發展,尤其需重視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保障農民權益;要創造有利於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實施跨區域兼並重組和投資合作的條件,提高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更好促進農產品市場的供需匹配。

  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要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重視關鍵流通節點的建設。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升級,尤其要重視加強現代化冷藏儲運和信息平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四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技術。農產品流通業創新發展需要流通技術要素的驅動,農產品流通技術主要涵蓋農產品現代流通作業技術、信息技術和標準化技術等。要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加工技術、保鮮技術、冷鏈物流等現代農產品流通作業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農產品在流通作業環節的損耗;需提升農產品流通信息技術水平,促進有利於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關鍵流通載體發展的信息技術升級,實現農產品交易結算、信息發布、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等功能的電子化,提高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要提升農產品流通的標準化水平,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加快落實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和重量標準化,促進農產品流通全程規範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