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是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狠抓“六穩”工作落實,是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對於確保經濟長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意義重大。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各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一再提醒我們,必須做好長期應對的心理準備。與此同時,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迫切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把經濟下行壓力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確保經濟運行持續健康平穩。
中央提出的“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彼此促進、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做好“六穩”工作,既要穩字當頭、就業為先,還要整體把握、貴在全面。要清晰梳理“六穩”工作彼此關聯和相互關係,不斷深化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切忌把“六穩”割裂開來、有所取舍,更不能攻其一點或幾點而不及其餘。要因時、因地、因勢擺正做好“六穩”工作的優先順序,有的放矢、全面推進。
文章分析,就業是民生之本。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是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的“牛鼻子”。實踐表明,惟有進一步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方可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下堅實基礎,為促進金融、外貿、外資和投資穩定營造良好施策環境。同理,惟有金融、外貿、外資、投資持續穩定,就業穩定和發展預期才能有穩定基礎,市場信心才能不斷走強,國民經濟穩中向好總體態勢才能得以長期保持。
基於此,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既要牢牢抓住穩就業這一民生之本,還要加緊推進落實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開放舉措,力促金融、外貿、外資、投資和市場預期的穩定。穩金融,要通過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既要妥善把握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還要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穩外貿和穩外資,既要著力解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等突出問題,還要著力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加快轉變,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有效管控各類風險。穩投資,就是持續挖掘我國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既要穩定和加大製造業投資、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穩預期,就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基礎上,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主動提振市場信心。
文章指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各級黨委和政府只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盡心盡責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堅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