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時期的前景和挑戰
http://www.crntt.hk   2019-08-26 00:09:28
 
  1.充分發揮大陸對台巨大優勢,全面塑造不可阻擋的統一大勢

  統一大勢特指,在實現中國統一的進程中,由兩岸各自內部、兩岸關係,以及相關國際環境發展變化決定的,人們普遍認知的統一前景及其強烈程度。現在,可以認為中國的統一大勢已基本形成,但還不明顯、不夠強大,即還沒有出現中國統一的不可阻擋之勢,而處於十分複雜的局面。一方面,經過1949年以來七十年,特別是1979年以來四十年的迅猛發展,大陸的綜合實力已具有了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面優勢;另一方面,在公然“台獨”企圖破滅之後,台灣島內不僅“台獨”勢力仍然蠢蠢欲動,而且“中華民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反對一國兩制等拒統言行一直存在,甚至影響還有擴大之勢。總之,統“獨”對抗繼續激烈存在,統一大勢尚未達到不可阻擋程度,全面塑造統一大勢,仍然是嚴峻挑戰。

  為什麼大陸綜合實力已具有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面優勢,而中國的統一大勢卻繼續不明顯、不強大?有多方面、多層次的複雜原因。但必須認識到,大陸對台灣的巨大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其影響,主要是沒有能全面轉化為促統的直接動力,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大陸對台灣的巨大優勢,對於遏制李登輝、陳水扁的“急獨”、“法理台獨”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但對於促使台灣同胞認同、接受統一卻效果不彰。這表明,實際上大陸的巨大優勢被擋在了台灣社會之外,而沒有能夠進入,更沒有深入台灣同胞的內心。因而統一的前景未能強烈震撼和吸引多數台灣同胞,未能對他們產生強大的震撼力、吸引力,從而促成多數台灣同胞認同、接受、向往、追求統一,最終形成不可阻擋的中國統一大勢。

  顯然,爭取大多數台灣同胞認同、接受、向往、追求祖國統一的前景,成為全面塑造不可阻擋的祖國統一大勢的關鍵,是新時期中面臨的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1.2重要講話”提出的五點要求,涵蓋了兩岸關係、大陸對台工作的各個重要領域。但對五點要求做深入分析,可以清晰看到,在各個層次、多個領域,以及多個角度,積極強化台灣民眾對於祖國統一的認知、接受、認同,以及向往、追求,是五點要求共同的核心內涵,以及貫徹、落實五點要求的指導原則。可以預料,堅決貫徹、落實五點要求,不僅必然在兩岸關係及大陸對台工作的相關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必然可以對於增強大多數台灣同胞認同、接受,以及向往和追求祖國統一,產生重大的突破性積極影響,從而在新時期中全面塑造祖國統一大勢,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2.積極認真探討、著手制定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

  在“1.2重要講話”的五點要求中,構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問題,是論述的重點之一。這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尤其台灣島內對此反應強烈。人們普遍認為,習總書記對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問題的重視,清楚表明了大陸將認真、實際地加速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

  1979年1月1日的《告台灣同胞書》中,第一次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此後,鄧小平等領導人多次提出“一國兩制”設想,最終形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工作、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一國兩制”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卻因緣際會,首先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問題中得到實踐,取得了成就和經驗。但港、澳問題與台灣問題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恢復中國對於港、澳主權的問題;後者則是“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習近平2014年9月26日會見台灣統派團體的講話)。顯然,二者的一國兩制方案必然很不相同。制定並執行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是兩岸同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將直接決定“和平統一”戰略方針能否成功落實,從而直接決定祖國完全統一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顯然,制定並實施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是兩岸同胞在新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面臨的重大戰略性挑戰。

  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基本任務是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通過兩岸平等協商、民主協商,化解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達成祖國統一願景。實際上,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過程,就是消除兩岸政治對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進行制度性安排的過程。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對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以及統一後台灣的長治久安、兩岸共同繁榮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但能否成功構建這一方案,並順利實施,必須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必須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共識。

  3.深化反“台獨”鬥爭,有效規避、管控無限期拖延祖國統一的風險

  1988年至2008年的二十年間,兩岸經歷了激烈的統“獨”較量。李登輝、陳水扁的“急獨”圖謀遭到大陸沉重打擊,“法理台獨”的嚴重威脅,基本得到有效管控。但兩岸的統“獨”對抗沒有終結,而是進入了一個更為複雜的新階段。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蔡英文在堅持“台獨”立場的同時,對推進“台獨”的策略有所調整。她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不接受一中原則,在台灣島內大搞全面“去中國化”,但又大肆宣揚“維持兩岸現狀”、“保持台海和平穩定”。蔡的言行,被人們恰當地稱為“緩獨”、“柔性台獨”。這正是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基本特點,即“台獨”勢力為減少大陸直接打擊的力度,而避免與大陸的公然對抗,為在台灣島內的“去中國化”、“台獨化”贏得必需的時間和空間。可以預料,這一狀況將繼續存在並不斷有所發展,很可能在台灣政局的不斷變化中得到進一步強化,從而形成新的“台獨”模式,諸如柯文哲式的“隱獨”,即在表示認同“兩岸一家親”的同時,堅持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實際上無限期拖延祖國統一,從而實現事實上的“台獨”。

  可以預料,未來時期中,在大陸對台灣綜合實力巨大優勢進一步強化、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決心和能力更加增強的背景下,兩岸統“獨”對抗以公然的激烈衝突表現出來,應不是大概率事件。因為台灣島內“台獨”勢力其實缺乏鋌而走險的能力和意願;兩岸統“獨”對抗以台灣方面無限期拖延統一的方式表現,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因為這可能是台灣島內“台獨”勢力最有利的選擇。由此,無限期拖延統一,將可能成為新時期中,大陸促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面臨的最主要風險。由於大陸缺乏規避、管控這一風險的認識和經驗,這也將是大陸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但“台獨”勢力以無限期拖延方式抗拒統一的圖謀,不會也不可能得逞。大陸在新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決心和能力,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

  4.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夯實祖國完全統一的經濟社會基礎

  1988年以後,兩岸交流合作迅速發展,尤其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更是迅速達到龐大規模,已成為對兩岸,首先是對台灣經濟社會及其發展,具有重大積極影響的因素。通常,人們把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視為實現祖國統一、穩定兩岸關係的基礎。但正是以這一點為標準,衡量兩岸經濟交流的成效和影響,應深刻認識到,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主要是,儘管從一開始,大陸就定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一個國家內兩個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合作;台灣方面卻一直實際將之作為“國際經濟交流合作”。受一些複雜因素影響,包括大陸方面缺乏相關經驗,導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實際上一直被作為“國際經濟關係”認識和處理。由此,導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實際上一直衹是兩岸之間“單純的”經濟關係,而不是作為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動力而發揮作用。顯然,新時期中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真正成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經濟基礎,將是又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挑戰。

  2014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建平潭島時,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概念。以後,他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及這一概念。在今年的“1.2重要講話”中,更是對之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顯然,習總書記把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為提升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使之成為夯實祖國完全統一經濟基礎的重大戰略舉措。遵循習總書記關於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思想,筆者認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一種完全不同於現有的各種區域交流合作模式的全新模式。已經可以確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性質、目標、理念、內涵、過程,以及最後的成效,都將是全新的。其中,最具根本意義的是全新的性質與目標。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一個國家中的兩個區域,在最終實現祖國統一過程中的經濟交流合作,其目標是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經濟社會基礎。所以,未來時期推進、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必須全面、持續創新的過程,因而是充滿挑戰的過程。

  5.進一步提升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的祖國認同

  1988年以後,特別在2008年到2015年期間,兩岸文化交流迅速發展。雖然文化交流沒有兩岸經濟交流那樣聲勢浩大,但卻是兩岸交流中最活躍、最具廣泛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以其特有的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於化解兩岸同胞幾十年隔絕形成的相互隔閡、畏懼、仇恨,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期,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兩岸文化交流,將面臨新挑戰,繼續發揮其獨特作用。主要是,在激烈、複雜的反“文化台獨”、反“去中國化”鬥爭中,兩岸文化交流是主戰場;形成並不斷強化兩岸同胞共同的祖國認同,將是鬥爭的核心。為此,兩岸文化交流必須從長期以來的以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為中心,提升為以形成並不斷強化兩岸同胞的共同祖國認同為中心。這是新時期中,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挑戰,其意義明顯大為超過了此前三十年的兩岸文化交流。

  6.美台關係正在發生中美建交以來最重大變化,未來時期中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將可能受到更多外部干擾

  1949年以來,美國一直是干擾中國解決台灣問題、阻撓中國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美國的干擾、阻撓作用集中表現於美台關係及其變化之中。事實一再顯示,美台關係及其變化主要取決於中美關係及其變化,兩岸關係也有一定影響。1949年至1978年間,中美嚴重軍事對抗,美台關係的主題是美國支持並直接軍事保護台灣;1979年中美建交後,中美保持相對穩定的競爭-合作關係,美台關係的主題一直是美國支持,但不直接軍事保護台灣。2013年以後,“中國威脅論”伴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不同於以往的內涵,在美國再度泛起。2017年1月特朗普在美國執政,2018年11月以後連續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多份美國安全戰略文件中,明確定義中國是美國最主要的國家安全威脅之一。由此,美台關係開始發生中美建交後最重大的變化。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文件中,明確把台灣和美台關係列為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的內容,清楚表明了美國重新重視台灣和美台關係的戰略意義,即作為遏制中國的戰略籌碼的作用。據此,在短時期內即推出一系列明確“支台”、“保台”的法律法案、《與台灣交往法》等等;明顯提升美台政治交往層級;加大對台軍售和美台軍事安全合作力度;在國際組織及其它國際事務中強化對台灣支持。顯然,美台關係發生的是重大的戰略性變化,是中美建交以來最重要的變化。大陸將面對與過去四十年很不相同的美台關係,未來時期中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將可能受到更多的外部干擾,甚至阻撓。但可以預料,美國如同1949年至1978年間那樣,直接軍事保護台灣,從而再度導致中美在台海的嚴重軍事對抗,將是甚小概率事件。

  三、結論

  1)中國必須統一,中國必然統一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必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實現、必然實現,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必須統一、必然統一。這就是中國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的邏輯關係。但在深層次上,偉大復興與完全統一的關係更為豐富、深厚。偉大復興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完全統一是主旋律中最重要的華彩樂章之一,既從屬於、服務於主旋律,又充實主旋律,使之更加精彩、高亢。二者是一個完整整體,相輔相成、共生同榮,共同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輝的歷程,以及更加璀璨的未來。此外,大陸已具有的對台灣綜合實力的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面優勢,是中國必然統一的堅定基礎;大陸日益成熟的對台戰略、政策和策略是中國必然統一的充分條件。

  2)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充滿挑戰和風險,不可能一蹴而就

  1949年以來七十年的中國統一進程,充滿挑戰和風險,充分表現了以解決台灣問題為主體的中國統一進程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七十年中,中國推進統一的進程,就是應對挑戰、管控與化解風險的過程。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三十多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同樣充滿挑戰和風險。其中,一些挑戰和風險實際上七十年來一直存在,一些則是新出現的。須重視的是,由於中國進入最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時期,即使一直存在的挑戰和風險,也往往變得更加緊迫、更嚴重。應對這些挑戰,管控與化解這些風險,將是未來三十多年中“塑造統”的主體內涵。

  促成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接受、認同,並進而嚮往、追求祖國完全統一,是諸多挑戰中最具全局意義的戰略性挑戰,其它很多挑戰實際上都與此相關。受此影響,兩岸統“獨”對抗,仍然是未來三十多年將面臨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風險。這一對抗的加劇,以及中美關係、美台關係的重要變化,都將明顯增加風險的嚴重程度,特別是管控、化解風險的困難程度。應對未來三十多年的諸多挑戰,以及管控、化解風險,不僅需要戰略定力、戰略信心,更需要不斷增強戰略創新、政策創新、策略創新。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8月號,總第260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