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微觀有活力 轉型有動力
http://www.crntt.hk   2019-07-17 06:58:30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工業企業財務數據,5月單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增速由負轉正,主要裝備製造業利潤回暖。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員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增長加快,部分行業利潤好轉”。工業增速的回暖,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和信心。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文章表示,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也將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而且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但總體而言,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許多製造業仍處於“微笑曲線”的底端,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總體上,中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地位持續提升。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高鐵、可燃冰、5G通信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期,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一大批代表製造業轉型升級方向的新產品迅速增加。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5.64萬台,同比增長14.97%,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這說明,中國企業正不斷把新技術融入產品製造過程,用科技創新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

  文章指出,噴湧而出的微觀創新活力,推動著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比如說,把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融入製造過程,讓生產線成為一個“聰明”的有機體,這樣的“智能製造”能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再比如,企業從單純向消費者出售產品轉變為出售“產品+服務”,這樣的“服務型製造”有利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改變中國製造業在“微笑曲線”上的位置;再比如說,與以往標準化大規模的單調生產不同,智能製造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採取定制化的生產方式,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這樣的“柔性製造”可以更加精准對接市場需求。這些微觀創新活力,匯聚成強大的發展勢能,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密集出台的各項政策支持,引領著實體經濟爬坡過坎。從推動簡政放權,到優化營商環境,再到推進大規模減稅降費,一系列改革舉措為實體經濟發展降低成本、蓄積動力。今年以來,大規模減稅降費逐步落地,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增值稅稅率降至9%,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這些實招、硬招,目的就是降低製造業和中小企業成本,給企業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著名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在研究了人類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後,提出了一個國家生命周期學說:“一國經濟應有生產性,國家從強大到衰落,正是其經濟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的變遷過程”。實體經濟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有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有微觀層面的創新活力,中國的實體經濟一定能夠行穩致遠,支撐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