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航空自衛隊曾拍攝的照片。 |
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2017年3月有過一個經典的回答:
日方總是喜歡炒作中國軍隊正當合法的訓練活動,依我看這主要是心態還沒有調整好,也許是以往中國軍艦過宮古海峽過得少了,那麼今後我們多過幾次,日方習慣了,也就好了。
突破
上一次,關於遼寧號的消息,還是在4月份於青島舉行的海上閱艦式。當時,“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西寧”號驅逐艦同時出現,二者是構成航母編隊不可或缺的核心艦種。
航母編隊執行海上作戰的重要任務就是奪取制海權——確保我方自由使用海洋的能力。通過閱艦式,可以看出中國航母編隊已經開始成形。
航母是遠洋作戰平台,不可能天天在家門口晃悠,中國航母注定需要衝出“第一島鏈”,走向遠洋。對於中國而言,航母的作用一是解決遠程投送兵力的問題,遂行遠洋威懾、作戰和其他任務。
以前,中國由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的遠洋編隊缺乏必要的後勤保障與情報支持,無海上區域制空權和必要的反潛能力,在遠洋只能執行一些諸如反海盜、打擊恐怖主義這樣的非戰爭任務,難以形成有效戰爭能力。
而航母在遠洋進行部署後,航母的各類艦載機能為海上編隊提供一定的偵察預警和空中掩護,並可作為指揮平台充分整合編隊其他力量。
航母的第二個作用是,對敵進行外線威懾。由於“第一島鏈”距離中國大陸縱深基本都在 200 海里以內,從現代戰爭的防禦來看,這塊有限海域的縱深顯然不足,會限制中國軍艦在海上作戰的靈活自由度。
面臨不利的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條件,如果中國海軍僅僅局限在“第一島鏈”內的近海活動,通過在近海建立防線維護國家安全,那依然是陸軍戰略的繼續,海軍的作用和特點遠遠沒有得到發揮。
因此,中國必須跳出陸戰思維的窠臼,發揮海軍的機動優勢,在大洋縱深摧毀危險來源或威懾牽制對手,以求最終實現中國近海乃至沿海大陸的安全。
在中國能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幾個出口中,宮古海峽憑借其寬度、深度,成為最重要的海上出口。因此日本對中國軍隊艦船、飛機通過宮古海峽,感到非常敏感和擔憂,千方百計進行阻撓和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