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6月7日發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國際問題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托馬斯·卡拉科的文章《分布式威懾:洲際導彈的繼續利用》,編譯如下:
2018年的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重申了由轟炸機、潛射彈道導彈和分布式洲際彈道導彈組成的“核三位一體”的必要性。隨著2020財年授權和撥款周期的推進,美國離即將到來的結構調整所必需的彈道武器現代化建設更近了一步。
在冷戰結束時,美國的軍事優勢幾乎沒有面臨什麼真正的挑戰,導致在常規武器和核武器現代化方面都開始鬆懈,先是享受和平紅利,後來又專注於反恐。
地緣政治對抗卷土重來,隨之而來的是對管理核威懾力量的新需求,正如美國前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所說,這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
更新洲際彈道導彈並使之現代化的計劃被稱為“陸基戰略威懾”計劃。但“陸基戰略威懾”計劃不只是關乎導彈。該計劃還包括發射井的整修、地面系統和基礎設施以及核武器指揮與控制的現代化改進等,以確保其直到本世紀末的生存能力。
“陸基戰略威懾”現代化計劃將加強對敵方導彈防禦的滲透,提升網絡防護,簡化維護和制導組件更新的程序,加強對導彈場地的監控,允許快速重新瞄准,或許還將增加導彈的有效載荷,以適應未來先進的運載系統。
這項計劃卻受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不斷增加的現代化成本、與之競爭的空軍優先任務,以及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生產等一系列因素的挑戰。
這一系列改進早就該進行了。設計壽命約為10年、如今已服役近50年的洲際彈道導彈正迅速接近使用壽命的尾聲,主要是由於其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日漸老化。
如今約有400枚“民兵”-3洲際導彈還在服役,這些導彈是半個世紀前部署的,但已經更換了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隨著導彈不斷老化,本世紀30年代初美國將出現可供使用的洲際彈道導彈不足的情況。“陸基戰略威懾”計劃必須按預定時間完成,以防這一短缺狀況的發生。
|